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瑤裡改編的前前后后

劉哲睿

2024年08月20日08:24    來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政協網

原標題:瑤裡改編的前前后后

  1938年,在皖浙贛邊革命根據地經歷了三年游擊戰爭嚴峻考驗的三支紅軍游擊隊,在中央東南局、皖贛特委的領導下,匯集於皖贛交界江西一側的瑤裡,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第三營后開赴抗日前線。瑤裡改編,實現了皖浙贛邊區革命斗爭的戰略任務轉變,推動了皖贛邊區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發展。

  中共皖贛特委通過談判,和國民黨當局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4條協議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並同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不久,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在南昌成立,發表了《告南方游擊隊的公開信》。

  10月底,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中共皖贛特委代表江天輝,與國民黨閩浙贛皖邊區“綏靖”公署主任代表、駐瑤裡別動大隊大隊長在安徽祁門縣舍會山進行談判,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4條協議:第一,國民黨當局停止向紅軍游擊隊進攻,撤退在根據地周圍的一切駐軍,准許游擊隊派人聯絡各地紅軍人員,紅軍人員過境通行無阻﹔第二,國民黨當局解除“移民並村”封鎖,恢復群眾生產自由﹔第三,釋放一切政治犯﹔第四,紅軍游擊隊停止與國民黨當局的敵對活動,其全部給養由國民黨當局負責。至此,皖贛邊區紅軍三年游擊戰爭宣告結束。

  談判結束后,中共皖贛特委決定派李步新、江天輝去南昌,向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匯報談判結果,請示下一步工作。當陳毅得知活躍在舍會山一帶的皖贛特委組織健全、人員齊備,還保存了350余人武裝時,連聲稱贊“不簡單”,並決定親自到皖贛邊區進行調研、動員和部署。

  陳毅視察景德鎮、瑤裡、舍會山,部署改編工作

  1937年12月初,陳毅從南昌首先來到景德鎮。在景德鎮,陳毅與國民黨江西省第五行政區官員等會晤,重申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最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就紅軍游擊隊改編和成立辦事處與他們進行了交涉。

  當時,位於景德鎮的江西省陶業管理局由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杜重遠出任局長。在杜重遠的影響下,管理局內的青年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並與中共皖贛特委取得了聯系。

  1937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陳毅來到江西省陶業管理局,與景德鎮抗日救亡歌詠隊成員和陶業管理局的進步青年進行座談交流。在會上,陳毅鼓勵青年踴躍投身到抗日斗爭中去。陳毅告訴青年們,在離景德鎮不遠的瑤裡就有一支紅軍游擊隊,並簡要地介紹了游擊隊的情況。會后,江西陶業管理局工作人員李清泉等13位進步青年帶著陳毅的親筆介紹信去瑤裡參加了紅軍游擊隊,並在新四軍駐景德鎮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隨后,陳毅經瑤裡到達舍會山。舍會山位於安徽祁門縣境內,與江西浮梁縣瑤裡相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皖贛特委活動中心。在這裡,陳毅召開會議,聽取了中共皖贛特委的工作匯報,對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游擊斗爭的皖贛邊區的同志們表示親切慰問,隨后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會上,陳毅宣布將皖贛特委改為皖浙贛特委,接著,陳毅向全體干部戰士作了報告,闡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意義,並要求“在合作中必須保持獨立性”,“抗日由國民政府領導,但紅軍決不與國民黨軍隊合編”。陳毅的講話,使邊區干部戰士的思想認識得到了迅速提高。

  多支紅軍游擊隊集中瑤裡,接受改編

  皖浙贛特委根據陳毅的指示,立即組織邊區黨組織和游擊隊的干部向各階層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在景德鎮成立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辦事處。與此同時,特委還派人聯絡皖浙贛邊區各支紅軍游擊隊匯集瑤裡。瑤裡是紅軍在皖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的根據地之一。到1938年1月30日,由皖贛特委負責人王豐慶、李步新以及楊漢生帶領的皖贛獨立營與活動在祁門、浮梁、婺源、休寧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共150余人﹔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偵察營營長熊剛帶領的原皖浙贛紅軍獨立團與在寧國、涇縣一帶堅持游擊斗爭的游擊隊共50多人﹔由都湖鄱彭中心縣委書記田英率領,並堅持在都昌、湖口、鄱陽、彭澤等地開展游擊斗爭的紅軍游擊隊150多人,先后到達瑤裡,分別駐在瑤河西岸的吳家祠堂、敬義堂、宏仁寺等處集中接受改編。

  瑤裡的改編工作分四步進行。第一步,統一番號。先將各游擊隊合編改稱“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熊剛為支隊長。第二步,整頓思想。進行“搞好革命團結”“自覺遵守紀律”等方面的教育。第三步,加強軍事訓練。組織部隊統一了隊列、射擊、投彈、刺殺等課目的動作要領,實行了早操制度。第四步,擴編部隊。在中共瑤裡地方黨組織的大力宣傳下,進步青年紛紛報名參軍。義勇軍在瑤裡敬義堂設立了招兵處,並組成多支宣傳隊,分別到祁門、休寧、至德和浮梁、景德鎮,向群眾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十多天便動員200多名進步青年報名。

  陳毅再次親臨瑤裡,指導改編工作

  1938年1月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分會在南昌正式成立后,新四軍軍部移駐南昌。隨后,新四軍把由各紅軍游擊隊改名的“抗日義勇軍”等抗日武裝改編為新四軍,組建4個支隊,主要領導人分赴各游擊區傳達中央指示,動員做好部隊集中改編工作。為了勝利完成改編任務,皖浙贛特委派李步新、楊漢生到南昌向東南局匯報了部隊聯絡集中情況以及各地黨組織聯系的情況。陳毅在聽取匯報后,於1938年2月春節期間專程趕到瑤裡,看望接受改編的指戰員。

  在瑤裡,陳毅召開邊區游擊隊和地方黨組織干部會,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改編的決定和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具體指示,同時宣布成立皖贛浙省委,以李步新為書記。陳毅在瑤裡程氏宗祠召開的群眾大會上講了話,重申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宣布“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正式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第三營。

  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第三營從瑤裡開赴抗日前線

  經過整編的第三營下轄七、八、九3個連﹔熊剛任營長,張振東任副營長,劉玉林任軍事教導員﹔全營550余人,機槍3挺,步槍200多支,短槍30多支。2月10日,第三營召開抗日誓師大會。會后除留下20余人的短槍隊和地方工作人員100余人外第三營指戰員告別父老鄉親,前往安徽歙縣岩寺新四軍集結地集訓,不久后奔赴抗日前線。

  第三營離開瑤裡前后,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駐景德鎮辦事處改稱新四軍第一支隊駐景德鎮辦事處。在景德鎮辦事處的指導下,成立了新四軍駐瑤裡留守處,公開的任務是繼續收編紅軍游擊隊、照顧軍烈屬、與國民黨地方當局交涉等相關事宜。瑤裡留守處成立后,作為中共祁門、浮梁、婺源中心縣委機關,經過努力,很快使周邊各縣黨組織得以恢復,黨員發展到400多人,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抗日救國運動的蓬勃開展。

  (作者單位:燕京理工學院)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