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組織化引領產學研用一體化

——海南海口市美蘭區城郊“菜籃子”改革發展見聞

2024年08月08日08:07    來源:農民日報

“夏令營第一個活動是蔬菜生產科普與展望,內容包括我們正在做的養分資源高效利用以及未來機械化、智能化生產,激發菜農子女以后從事蔬菜研究與生產的興趣,著眼於培養10年、20年后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新農人’。”近日,在海南美蘭蔬菜科技小院,小院學生院長、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何勝亞向參觀者介紹即將舉辦的“小菜苗”(菜農子女)夏令營日程安排。

海口近郊有1500多戶外來菜農租地種植葉菜,主要來自廣西、湖南等地,種植面積約8000畝。外來菜農生產供應的葉菜佔到海口本地葉菜產量的70%左右,是海口“菜籃子”生產的主力軍之一。

為了方便生產管理,這些外來菜農多數居住在菜地,加之相對分散,缺少組織化,很難與當地政府部門形成有效對接,相關扶持政策難以惠及。

美蘭區是海口近郊外來菜農集聚的主要區域之一,近年來,為了有效服務、整合外來菜農生產,美蘭區探索出一條組織化引領、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的發展路徑,助推海口近郊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社會服務活動聚人心

2023年9月,海口首家科技小院在美蘭區靈山鎮林昌村加樂田常年蔬菜基地設立,由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團隊成員擔任科技小院首席專家,重點研究和推廣葉菜生產的配方施肥、化肥減量工作。

中國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派出3名研究生常駐美蘭蔬菜科技小院,每人每年入住時間不少於300天,入住期間在田間開展實驗,與農戶共同耕作,每天撰寫研究日志,分析優化管理措施,有效解決理論實際脫節、科研生產“兩張皮”問題。

由中國農業大學於2009年開始探索建立的科技小院模式,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於一體,海南美蘭蔬菜科技小院也不例外。美蘭蔬菜科技小院設立以來,開展了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舉辦“小菜苗”夏令營是其中一項。

這些外來菜農家庭中,有600多名流動兒童隨家長離開戶籍地在海口近郊生活,因其家長主要是菜農,被形象地稱之為“小菜苗”。

為了讓外來菜農安心生產、保障城市“菜籃子”生產供應,今年4月美蘭蔬菜科技小院會同海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協會策劃了關愛“小菜苗”行動。除此之外,美蘭蔬菜科技小院還定期舉辦“葉菜名家田間課堂”,邀請科技人員實地培訓,指導生產。正是通過一次次帶著真情實意的社會服務活動,科技小院對外來菜農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科技以人為本,這次‘小菜苗’夏令營,除了舉辦未來農業科普外,還將帶領孩子們到律師事務所參觀,讓他們從小增強法律意識﹔還會到萌寵動物園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外來菜農子女融入城市,促進城鄉融合。”何勝亞說。

科技創新帶來節本增效

今年59歲的陳慶華,從廣西來海口美蘭租地種菜多年。去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兩名研究生入駐蔬菜科技小院時,性格直爽、快人快語的他多次笑言:“學生娃是來玩耍的吧?教我們種菜,不可能。”

越不相信,越要讓你信服。在小院依托單位建議下,美蘭蔬菜科技小院決定將陳慶華列為菜心、小白菜優化施肥實驗戶,老陳也表示同意。不過第一次實驗過程中,由於思維慣性,陳慶華不小心又按傳統方式施了肥。

而隔壁參與實驗的農戶按照要求執行后,同樣面積的菜地,不僅化肥使用量大幅減少,產量還增加不少。實驗測產那天,陳慶華夫婦難以置信地連連發問,“你們用了什麼質量好的化肥,還是說你們有什麼魔法?”

看到科學施肥效果后的陳慶華又熱情地邀請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到自家地裡開展下一輪實驗,並承諾這次一定按照要求執行。

科技小院入駐加樂田常年蔬菜基地后,先后跟蹤20家菜農的菜心、小白菜、空心菜在整個生長周期的施肥情況,包括肥料種類,底肥與追肥的時機、用量、方式等,採集菜心樣品109份、小白菜樣品119份、空心菜樣品66份。分析發現該基地每個種植戶都有自己的施肥習慣,肥料種類繁多,存在肥料用量過多、施肥不科學、養分利用率低下等問題,最終造成種植成本較高。

針對發現的問題,科技小院師生根據養分平衡法及土壤和蔬菜樣品檢測結果,推算出不同種類葉菜的實際養分需求量,最終得出推薦施肥量。

“我們計劃開展6輪對比實驗,以便驗証和調整。目前菜心、小白菜已進行到第三輪,空心菜進行到第二輪,每輪參與實驗的農戶數量逐步增加。”何勝亞說。

兩三輪實驗的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讓所有人驚喜。養分吸收效率方面,相較於傳統施肥處理,採用優化氮磷鉀施肥處理后,菜心的氮、磷、鉀肥吸收效率分別提高了40%、346%、104%﹔小白菜的氮、磷、鉀肥吸收效率分別提高63%、277%、77%﹔空心菜的磷、鉀肥吸收效率分別提高141%、28%,根據作物需求,優化施肥配方中增加了氮肥。

產量方面,菜心、小白菜、空心菜的產量分別提高11%、12%、8%。經濟效益方面,菜心、小白菜、空心菜每畝每年可分別減少化肥成本投入2889元、2863元、776元。

面對這個結果,陳慶華高興地算起了賬:“我家近7畝菜地,如果按小院的方法施肥,平均每畝節約化肥成本2000多元,產量還提高一成,全年增收3萬元以上沒問題,沒想到科技的力量這麼大!”

海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協會秘書長、海口海農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助理鄧玉清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海口常年蔬菜基地5萬多畝,按70%種植率推算,常年種植面積約3.5萬畝,如果推廣美蘭蔬菜科技小院的施肥技術,海口常年蔬菜基地化肥減量可達50%左右。海口“十四五”期間化肥減量的目標是15%,常年蔬菜化肥減量有利於整體減量目標的輕鬆實現。同時,優化施肥可使海口本地蔬菜生產成本每斤降低約0.3元,對於海口“菜籃子”工程的保供穩價有積極促進作用。

組織化引領成合力

“美蘭蔬菜科技小院成功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團隊的功勞,另一方面菜農合作組織也功不可沒,菜農合作組織是科技小院成果由點推廣到面的關鍵。”海口市美蘭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吳育苗告訴記者。

吳育苗介紹,美蘭蔬菜科技小院的依托單位海口海農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由海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協會牽頭,聯合海口近郊菜農於2016年成立,社員約600戶,社員菜地面積約4000畝。種植品種以葉菜為主,包括十字花科、旋花科、菊科、莧科、百合科等海口常見的各種葉菜。

2019年9月,在海口市政府支持下,由海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協會、椰海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海口海農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發起設立海口椰海葉菜聯盟,目前聯盟中菜農成員約1100戶,核心基地面積7000多畝。2020年,海口市政府印發《海口市落實“菜籃子”責任制二十六條措施》,提出“創新生產經營模式”,依托葉菜聯盟組織帶動指導菜農標准化生產,暢通產銷渠道。

“聯盟主要起到政府與近郊散戶菜農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政府和金融機構、公益批發市場的各項扶持政策切實落實到廣大散戶菜農身上。”身兼椰海葉菜聯盟副理事長的鄧玉清介紹,聯盟的宗旨是“保供穩價提品質,菜農市民兩頭甜”。

通過梳理常年蔬菜領域急需解決的科研課題,海口椰海葉菜聯盟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研究生長駐型的科技小院是促進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的最好方式之一,2023年經多方努力,終於與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團隊合作設立了美蘭蔬菜科技小院。接下來將聯系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科研院校設立植保、園藝、農業機械等領域的科技小院,形成蔬菜產業的科技小院集群,更好地支撐海口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美蘭蔬菜科技小院的設立得到省、市、區科協系統,以及美蘭區委組織部、科工信局、農業農村局、科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結合實際開拓創新,爭取將‘科技小院+菜農組織化’創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吳育苗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