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中央蘇區時期的“列寧室”建設

張鋒

2024年08月02日08:28    來源:學習時報

中央蘇區時期,由於紅軍基層戰士和革命群眾的政治文化素質普遍亟待提高,因此在進行激烈軍事斗爭的同時,蘇區積極探索群眾性政治文化教育的新路徑,列寧室就是在緊張戰時環境中發展形成的、具有鮮明革命印記和時代特色、推進蘇區軍民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央蘇區大力鼓勵和推動列寧室建設。1930年10月,我軍歷史上首部政治工作條例《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確立了列寧室在紅軍中的地位,明確由“政治指導員管理並指導列寧室及壁報工作”,列寧室的工作開展顯然已成為紅軍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1931年12月25日的《紅星報》對建立列寧室的意義進行了系統闡述,指出要在大力“發展列寧同志的工作作風和革命精神”基礎上,實現“兩個養成”的目標:一是養成每個紅色戰斗員成為中國革命及世界革命的列寧主義者﹔二是養成紅色戰斗員的活潑的生活和習慣。1934年紅軍總政治部在《紅軍中俱樂部、列寧室的組織與工作》中明確指出,建立列寧室“是發揚鞏固紅軍戰斗力必要的工作”,要求“以連為單位設立列寧室”。

在蘇區黨政的積極支持下,列寧室從紅軍逐步擴展到地方。1932年8月,湘贛省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要求各機關團體、軍隊、工廠、合作社、醫院等都要組織列寧室,實現列寧室在基層組織中的全覆蓋。1934年2月,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在《建設我們鐵的紅軍》一文中強調,從提高紅軍戰士的政治文化素質這一強烈需求出發,要把列寧室各項工作切實建立起來。

在認真總結前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於1932年專門頒布《列寧室組織法及工作條例》,詳細規定了列寧室的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和工作方法等,使其開始擁有一套系統完整的運作程序。在組織結構和內部分工上,根據1934年4月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規定:原則上每一伙食單位,農村以村為單位,設立一個列寧室,“每一列寧室至少須有識字班、圖書室及牆報,此外,還必須有運動場或游藝室的設備”。列寧室下設有經民主選舉產生的干事會,負責組織和管理列寧室的具體事務,“最低限度每周要召集一次會議,檢閱和計劃各部門的工作”。

列寧室的建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30—1931年中央蘇區創建過程中的起步初創階段。在這一時期,列寧室作為紅軍隊伍中的基層政治組織,開始嶄露頭角發揮作用。特別是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在紅色政權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列寧室開始從紅軍系統向地方系統進軍,隨后中央蘇區各縣相繼建立起列寧室。

第二階段是在193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由於中央蘇區地域的不斷發展,隨著紅軍隊伍力量的持續增強和覆蓋區域的逐步鞏固,為列寧室的發展創造了重要前提條件,因而這一時期蘇區列寧室的數量和規模明顯擴大。據統計,到1932年底僅江西省14個縣就建立起了712個鄉村俱樂部列寧室,這一新型載體開始成為面向蘇區群眾開展紅色政治文化教育活動的一種常態化模式。

第三階段是1933—1934年間的中央蘇區鼎盛階段。隨著中央紅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中央蘇區進入全盛時期,與軍事上的捷報頻傳相呼應,列寧室的建設也達到高潮。1934年9月29日的《紅色中華》報欣喜地指出:“在各種機關團體中,文化生活成了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個組織都附屬有自己的列寧室,進行群眾的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說,此時列寧室在中央蘇區的各級政府機關、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紅軍中的各個連級單位已實現了全覆蓋,成為中央蘇區革命文化的重要標志。

列寧室對紅色政治文化建設發揮了突出作用,切實推動了馬列主義在中央蘇區的普及。作為一類目標指向極為明確的政治文化設施,列寧室通過組織各種學習活動,提高了紅軍基層官兵和地方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成為蘇區馬列主義和革命文化的重要傳播渠道。其時,中央蘇區大量紅色報刊的編輯出版,也為列寧室提供了豐富閱讀教材。1933年3月19日的蘇區少共中央局機關報《青年實話》,對列寧室的活動有一段生動的描述:你看紅色中華,我看青年實話,他跑來笑哈哈,列寧室真正好呀!

向廣大群眾及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為一個鮮活的、富含強烈政治意蘊的社會空間,列寧室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介紹和解讀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各項方針政策,使黨的政策話語能夠及時在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眾中得到有效傳遞,從而對蘇區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別是列寧室充分發揮自身在聯系和溝通群眾方面的天然優勢,其職能事實上已經突破了政治文化領域的范疇,而延伸到了經濟、社會的各領域,如在擴大紅軍、號召認購公債、促進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列寧室明確規定必須“經常按期進行講演會、討論會”。列寧室組織紅軍戰士和革命群眾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如文藝演出、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大大豐富了蘇區的文化生活。據1934年8月5日出版的第57期《紅星報》報道,“行軍中,待機時,吃過晚飯后,都自動進行唱歌、講故事、猜謎、下棋等”。

加強革命理論研究。《紅色中華》報指出,“列寧室要成立政治研究組、組織講演會、設問答簿”,把對革命理論的研究列為其重要職責。因此列寧室在進行一般普及性的政治文化教育活動基礎上,通過組織各種理論研究活動,推動蘇區革命理論的發展。列寧室經常敦請革命領袖講演革命理論及革命歷史和故事。《紅星報》設立“列寧室”專欄,指導部隊的革命理論學習,開展過“戰爭問題”和“巴黎公社問題”等方面的討論。

列寧室為蘇區提供了重要的組織支持體系,成為黨、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促進了蘇區事業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質,造就了大批革命人才。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