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軍
2022年06月21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思想匯】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提出了“‘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的重要命題﹔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把這兩次關於思政課的重要講話聯系起來,可以發現,這裡提出了思政課教學應著力解決的兩個大問題:一是“視野窄”,二是“視力弱”。“視野窄”,需要打開大視野,解決“見多”的問題﹔“視力”弱,需要把道理講透,解決“識深”的問題。兩者結合起來,為我們提出了如何善用大思政課,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重要課題。
善用大思政課,打開思政課的大視野
長期以來,理論與實踐“兩張皮”,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脫節,是影響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痼疾。理論與實踐脫節,首先帶來思政課“視野窄”的問題:理論講解缺乏現實針對性,不關注、不了解社會生活,不能及時把生動鮮活的實踐引入教學,從理論到理論,干巴巴地講,教學毫無生命力。提出“大思政課”的命題和要求,既是對“兩個大局”疊加疫情給社會生活、學生思想帶來廣泛、深刻影響的敏銳洞察和積極呼應,也為新時代思政課打開視野、走進社會大天地、與時代同頻共振指明了方向。
大思政課的核心任務,就是要為學生打開一扇門,搭建一座橋,讓學生走出孤芳自賞、自我封閉的小天地,走向一個廣闊的大天地、新世界。這個大天地裡,有祖國、有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有歷史、有未來﹔有中國、有世界,有責任、有奮斗。打開這扇門,學生才能發現天地高遠,世界遼闊,人生厚重,奮斗值得。如何把“橋”的兩端連接起來,幫助學生搭建起這樣一座深刻理解並自覺肩負使命和責任的思想之橋?其要旨在於幫助學生認識時代、認識社會。唯有認識時代和社會,認識個體與時代和社會的命運關聯,才能使每一個個體深刻認識自己的時代使命、自覺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搶險救災的最前線、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科技攻關的崗位上、奧運競技的賽場上、保衛祖國的哨位上,處處皆是思政課的新天地、新素材。思政課必須走出教室和校園,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和實踐,把豐富的實踐、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引進課堂,把家事、國事、天下事引入課堂,把風聲、雨聲、民心聲傳入課堂,在視野開闊的大思政課堂中培養學生事事關心、聲聲入耳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
善用問題,把大思政課講深講透
所謂思政課教學“視力弱”,是指教學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停留在經驗常識層面,就現象談現象,缺乏對現實的理論解釋力和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力。而善以問題為導向,用精准的問題擊中學生思想困惑,用透徹的問題解讀社會生活表象,是講深講透大思政課的關鍵。
教學中堅持問題導向,首先要看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抓住了學生關切、困惑的問題。我們要調查研究學生關注的、有疑惑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歸納歸類。學生關注的具體問題可能多種多樣,但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很多又具有同質性和相通性。將問題歸類,實質上是一個進一步提煉深化,尋找深層次、根本性、復雜性問題的過程。這些經過歸類的問題,正是引導教學走向深入的“引路石”。堅持問題導向,還要找准思政課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教材是教學的基本遵循。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觀點,都是對有關理論問題的回答。這些教材中的理論問題,則是來自於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是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抽象和表達。因此,找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就是要透過結論找到問題,並以此問題為起點來引導教學、答疑釋惑。
思政課不但要求教師講深講透,還要培養學生面對紛繁社會現象看深看透的能力。這要求思政課教師不但能給學生打開一扇門、搭建一座橋,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套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現實的“思想工具包”,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套“工具包”,是學生看世界、闖天下的導航儀,是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社會現象“以無厚入有間”的解剖刀,也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成就出彩人生的護身符。隻有擁有了這個“工具包”,才能幫助學生學會從天下大事中認識天下大勢,從天下大勢中堅定理想信念。
善用故事,把大思政課講實講活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但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特別是講到學生心裡並不容易。這就要求思政課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既能講深,還能講活,最終能講透。講故事,就是把抽象、高深、枯燥的道理變得形象、生動、鮮活的好辦法。
用故事講道理,首先要選好故事。故事選擇要兼顧三個方面:一是深刻性,要有豐富深刻的理論內涵和思想內涵﹔二是生動性,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典型性,要有突出的獨特性和代表性。其次,要善於講述故事。講故事的實質,就是將理論植根於具體的情境之中,把在理論提煉過程中抽象掉的具體細節再次還原。通過理論的還原和情境化,故事實現了理論高度與生活溫度的融通,讓抽象的理論在故事中變得真實、鮮活起來。生動感人的故事,可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沉浸其中的課堂,從而把理論的抽象化為觸及學生心靈的感動。
善用大思政課,講好生動實踐故事,但不能把思政課講成故事會。其中的關鍵在於,既要講好故事,更要評好故事。如果說講好故事是“畫好龍”,評好故事就是“點好睛”。用故事講道理,評好故事這個“點睛”的環節尤其不能缺。許多思政課教師注重講故事,也善於講故事,但學生依然不滿足、不解渴,問題就出在缺少或是未能把握住“評好故事”這個關鍵環節。從理論到故事,是理論的還原﹔從講故事到評故事,則是實踐到理論的升華。缺少了對故事思想性、理論性的升華,思政課就會淪為簡單堆砌的故事會。因此,能否評好故事,既彰顯了思政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升華為理論的專業功底,也決定了能否用故事把道理講實講活、講深講透,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