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年人就應延續這樣的精神

2022年06月17日08:2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李大釗《獄中自述》(局部)。

鐘南山赴武漢的高鐵票。

方志敏學生時代使用的筆墨盒。此筆墨盒是方志敏在家鄉讀私塾時老師所贈,一直伴隨他的學生時代。1922年,方志敏離開南昌求學,將其留在南昌一位同學家。新中國成立后,該同學家屬找到方志敏的夫人繆敏,完好無損地歸還了這件筆墨盒。劉同華 攝

“有幸報國,不負少年!”

“青年人就應延續這樣的精神,心懷天下,吾輩何辭?”

“看了介紹,真是特別好的一個展覽,一定要去看。”

……

“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展覽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引發許多觀眾和網友感慨留言。

李大釗的《獄中自述》、何叔衡在長征出發前夕送給林伯渠的毛衣、方志敏囑托胡逸民把手稿帶出監獄的親筆信、王繼才夫婦在開山島守島時升起的國旗、黃大年記錄的關於無人機設計構想的筆記本、“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全體隊員簽名的隊旗、鐘南山赴武漢的高鐵票……170余件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手稿、家信、遺書等珍貴文獻以及各類實物,飽含著深沉的赤子之心、家國情懷。

一曲無產階級的正氣歌

“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一份遒勁有力的毛筆書寫材料,引起很多人關注。這份材料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的遺作《獄中自述》。李大釗被捕后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為了保護同時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釗用血跡斑斑的雙手寫下這份《獄中自述》,是一曲無產階級的正氣歌。

李大釗,曾經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每月可以拿到幾百塊大洋的薪水,在當時這份薪水足以養活四五十人。本可以生活得舒適安逸、做一個教授學者,但是他卻選擇了“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的道路,最后為此犧牲生命。

在李大釗的文章《犧牲》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在展出的這份“自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大釗回顧了壯烈的、革命的一生,始終不渝的是堅定信仰和偉大抱負。這方面的內容,在“自述”中佔了很大的篇幅。其中反復說明了自己深感“再造中國之不可緩”,必須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壓迫這個“中國今日擾亂之本原”,廢除“束制吾民族生機之不平等條約”﹔對內喚起國內多數民眾,共同團結於一個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綱領下,來“達到建立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達國家產業之國家之目的”。

他在《獄中自述》最后以氣壯山河的氣概說:“釗實當負其全責。”他向軍閥當局提出,對一同被捕的“愛國青年”,應“不事株連”,表達了崇高革命氣節和無產階級的寬廣胸懷。

百煉鋼也有繞指柔,李大釗的《獄中自述》充滿了人文光輝,尤其是他表達對妻子默默支持自己的感念之情,雖然著墨不多,字裡行間足見伉儷情深:“我家貧,隻有薄田數十畝,學費所需,皆賴內人辛苦經營,典當挪借,始得勉強卒業。”

細細讀著《獄中自述》,我們感覺這位堅定的革命者從未遠去。“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他的精神和事跡,擔得起頭頂的日月。

三兄弟一起走上革命道路

展覽中,有一部詩稿《初學集》,封面上寫著“復生”兩個字。這裡的“復生”就是早期革命先驅王復生。

王復生,本名王濡廷,1896年生,雲南省祥雲縣人,接觸馬克思主義后,他取“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之意,改名為“復生”。

1918年,王復生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法國文學系。此間,結識有志愛國青年羅章龍、鄧中夏,並在李大釗、陳獨秀等指導下,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了解蘇俄社會主義革命。1919年5月4日,他作為骨干,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1920年1月18日,通過羅章龍介紹,王復生認識了毛澤東,兩人一見如故。

1920年3月,在李大釗指導下,王復生與羅章龍、鄧中夏等19人發起組織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被推選為法文翻譯組組長。同年冬,王復生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出席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大會。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王復生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不久,王復生就受黨組織派遣先后到陝西華縣、綏德和廣東廣州等地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工作。王復生在積極學習馬列主義的同時,不斷地向家鄉祥雲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接受這種宣傳最多的要數他的親兄弟。他引領自己的兩個弟弟王德三、王馨廷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他們就是著名的“王氏三杰”,三兄弟全部為革命犧牲。

王德三考入北大預科班后,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和哥哥王復生一起擔任法文組的翻譯,夜以繼日地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1922年,經鄧中夏介紹,王德三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2月,組織派王德三回到雲南開展革命工作,歷任中共雲南省特委書記、臨委書記、第一屆省委書記。1930年,32歲的王德三因叛徒出賣被捕,於昆明英勇就義。

三兄弟中年齡最小的王馨廷,赴北京求學時就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邊讀書一邊從事革命工作。在一次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學生運動中,王馨廷被軍警打傷,吐血成疾。1924年,因為舊傷復發,王馨廷在陝西去世,年僅16歲。解放后,王馨廷被陝西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政府追認為烈士。

從展覽中展出的王復生作的《初學集》詩稿中可以看到,王復生因三弟王馨廷年僅16歲而去世的悲痛。他在《哭三弟》這篇文章中,忍著悲痛寫道:“三弟,你太忍心了,你竟離開你親愛的哥哥!你是我最有希望的弟弟!”

1936年6月,日軍在東北地區大肆逮捕抗日愛國人士,瘋狂鎮壓抗日力量,王復生不幸被日軍憲兵隊逮捕。一個多月時間內,日本人對王復生刑訊達18次之多,打得他氣息奄奄,但王復生視死如歸,始終嚴守黨的機密。不久,王復生在齊齊哈爾北門外江壩被日軍殺害,犧牲時40歲。

行進中的擔當與風骨

在展覽中,有一張紅色高鐵票:2020年1月18日,高鐵,廣州南開往武漢,票價是465.5元。從車票上公開的部分身份証信息,可以看到乘車人出生於1936年。車票上有個細節:無座、二等座,也就是說這是一張緊急上車后補的車票。這一張高鐵票上的信息,足以講述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逆行故事。

是的,乘車人正是時年84歲、逆行武漢抗疫的鐘南山院士。

緊挨著這張車票的,是“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全體隊員簽名的隊旗,李蘭娟院士的簽名赫然入目。

除此之外,還有王繼才夫婦在開山島守島時升起的國旗、王繼才夫婦駐守開山島期間記錄的開山島民兵哨所(船)值班簿,布茹瑪汗·毛勒朵刻寫的“中國石”,黃大年記錄的關於無人機設計構想的筆記本等,大量展品為首次展出,特別是新近入藏國博的一些藏品在此次展覽中亮相。據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張偉明介紹,特別是“中國石”和鐘南山赴武漢的高鐵票兩件展品,經過征集部門與捐贈人和有關單位反復溝通,才使得這些重要展品如期上展。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尾廳還重點呈現了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在脫貧攻堅中的不懈奮斗與努力,旨在向廣大觀眾表達:江山就是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就是江山。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張偉明說。

中國共產黨員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盡管身份經歷和性格情感都各不相同,但他們也有夫妻恩愛,也有兒女情長,常懷對伴侶、親人無盡的思念,永葆對革命同志的真摯友誼。

透過一封封家書與信札,一篇篇手稿與親筆信,一件件帶有鮮明印記的物品,可以看到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立志改造中國社會的進步青年,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可以看到共產黨員把對家庭的眷念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中,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走到了最后﹔可以看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地震、疫情等大災大難,共產黨員帶頭拼搏,讓黨旗在斗爭的第一線高高飄揚,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和風骨!(穆鐸)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