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強國復興有我”專題報道
分享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躍居“獨角獸之城”背后——北京積極打造創新之城、活力之城

2022年06月09日08:4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躍居“獨角獸之城”背后——北京積極打造創新之城、活力之城

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座城市的創新創業氛圍密切相關,其中獨角獸企業的多少是一個重要指標。

獨角獸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40家增至2021年的102家﹔日增科技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110家增至2021年的27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0.33萬家增至2021年的2.76萬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建設創新之城、活力之城,向著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的國際科創中心穩步邁進。

“百”家爭鳴:“獨角獸之城”的新風景

這是一家衛星研發企業的堅定步履:2020年1月,自主研發的首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成功發射﹔2022年3月,批量研制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被送入預定軌道……

北京中關村,在銀河航天實驗室內,1比1還原的首發星模型引人注目。成立5年、估值超10億美元的銀河航天躋身獨角獸企業,成為商業航天領域的一顆“新星”。

獨角獸企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北京這塊沃土的哺育,除產業集聚外,更重要的是政策環境。2021年初,《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為商業航天企業協同發展創造條件。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數據顯示,北京獨角獸企業以102家穩居全國之首。

“作為新經濟的風向標,獨角獸企業代表著科技轉化的活躍程度。”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說。

獨角獸企業是北京這座創新之城、活力之城的縮影。

馬約拉納任意子、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悟道”“長安鏈”…… 過去10年,一批世界級原創成果源源不斷為北京發展注入動力。

北京科創,輻射全國。2021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突破7000億元,佔全國18.8%。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數佔全國8.39%﹔20家中小企業入列首批“隱形冠軍”……

科技創新為北京構筑發展新優勢。2021年北京研發投入強度6%,在國際創新城市中名列前位,基礎研究佔比1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5件,穩居全國首位。2018年至2021年,北京連續4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榜首。

躍遷之路:挺進改革創新“深水區”

北京的創新發展,離不開2013年9月30日的那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走出紅牆,“課堂”就設在中關村。

第二年,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新定位確立,“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北京新的出發點……

2020年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北京等地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字之差,定位更清晰、意義更重大。”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說。

將單個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干時間提升至503微秒,刷新世界紀錄﹔研發世界首台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樣機……成立僅4年,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一個個“第一”,讓同行為之矚目。

“這裡不設行政級別,而是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項目按照國家戰略需求布局,投入更加自主,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成果更具國際競爭力。”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向濤院士說。

新的運行機制、新的財政支持、新的績效評價體系,調動起“最強大腦”的創新創造潛能。一支支高精尖團隊不斷挺進科技創新“深水區”。

“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深化,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完善,鼓勵試錯創新,使科研資源、產業資源有機整合起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勁說。

開放創新:決勝未來的答案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落成啟用……

雁棲湖畔,一批“國之重器”接踵而至。懷柔科學城正加速成為海內外高精尖人才“夢想中的實驗室”。

懷柔科學城是北京這座“科學城”的縮影——“三城一區”作為科創中心主平台,四輪驅動,統籌推進,推動北京加速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過去10年,北京十大高精尖產業穩步前行。3370家“專精特新”企業,近六成都是“高精尖”。

過去10年,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9961.6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4.7%。

“創新全方位、滲透式融入生產力要素,北京從投資驅動走向創新驅動的路子,步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陳勁說。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公布,一幅藍圖和路線圖鋪展在世人面前:到2025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出台北京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引領……

許強說,面向未來,北京將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加快推進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的落地,讓創新主體更強、創新要素更優、創新環境更好,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把中關村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大更強的北京力量。(記者李斌、張漫子、吳文詡)

(責編:王先進、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