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北京志願者的戰“疫”青年節

2022年05月05日08: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北京志願者的戰“疫”青年節

今年五四青年節,首都醫科大學的00后學生高昊然有了一個新身份——團北京朝陽區委支援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志願者。

眼下,高昊然已在電話流調組的崗位上堅守了半個月,每周在崗7天,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才下班,他笑稱自己是“朝陽疾控007”。

北京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團北京市委的號召組織下,青年志願者奔赴一線,活躍在核酸檢測的現場、物資保障供應鏈的前端、社區鄰裡的交流群裡,成為全市疫情防控體系有條不紊運行的一個縮影。

數據網格裡的流調“戰場”

自3月22日起,朝陽共青團組織響應區疾控中心應急辦招募防疫電話組志願者的需求,第一時間招募了一支30人的“朝陽區疾控青年志願者服務突擊隊”。從那時起,高昊然便成了朝陽疾控中心一線流行病學調查團隊中的一員。

隨著勁鬆、潘家園、鬆榆裡街道出現多點位疫情,在每天上千余次的電話問詢中,高昊然逐漸從一名流調新人,轉變為流調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4月25日中午,朝陽區潘家園、雙井及勁鬆街道部分區域被劃定為臨時管控區。朝陽區疾控中心也在其中。

為了增援,當天上午結束工作的高昊然“補位”留了下來,潮外·社區青年匯的社工楊潔在協助朝外街道完成核酸檢測后,“逆行”進入管控區。這次,他們承擔著電話流調數據匯總的任務。

“流調工作中,數據是最不能馬虎的。”楊潔是一名抗疫一線的“老兵”,根據以往經驗,她估算“疫情發生后3至5天的流調數據量會達到一個峰值”。事實上,情況遠超預期,“到五一期間,每天每人處理3000-4000人次的數據信息”。

居民健康寶、行程碼以及各類支付信息的數據匯聚起來,楊潔和高昊然要從這張盤根錯節的數據大網中,摘出清晰的軌跡線,判定同時空交集的密接人和末次接觸時間,最后將准確數據匯總上報,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據。“這是數據處理的關鍵節點。”楊潔說,由於有些重復的信息所涉及的病例、點位、時間不同,她需要盯著屏幕仔細核對,一天下來眼睛酸脹不止。

談及流調工作,北投集團青年志願者王浩宇形容,“這是偵探干的活兒”。在北京通州區流調指揮部,一部電話、一台電腦就是一個“主戰場”。王浩宇所在的副中心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有60余人,從4月25日到5月1日,他們持續流調100多個小時,事無巨細地對表上“紅碼”“黃碼”的流調對象進行重新調查、信息核對。

流調電話也經常充當“熱線電話”,志願者對居民的就醫問藥、生活保障等緊急訴求格外上心,會將其單獨記錄在冊並制作成“加急單”,提醒前方盡快處理。

有一天夜裡12點多,志願者韓寧宇和高昊然剛回到駐地,一批數據“追”了過來,兩個小伙子飛一般地跑回辦公室,連夜打電話,終於在夜裡1點左右完成電話通知。作為一名醫學生,高昊然在自己的電腦上貼了一句話,“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核酸檢測點的全民戰“疫”

從4月26日至30日,北京市11個區域人員開展3輪核酸檢測。

從11棟樓、1000多戶居民中,找出10混1核酸檢測樣本中的一例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的病例——90后女孩韋思宇在3小時內做到了。在凌晨雨中的朝陽區光輝裡小區,她和同事挨家挨戶敲門進行檢測,經多次復核,直到凌晨4點多,流調小組找到了那名陽性感染者。

“隻要是病例曾經到訪的地方,哪怕是隻逗留了一分鐘,我們也一定要找到。”90后流調隊員張越從4月起,忙到連理發的時間都沒有。3名確診病例的支付記錄中出現了同一個商家,風險性極高。她帶領組員直扑涉疫社區,但由於地形復雜、燈光昏暗,小商店沒有明顯的招牌,張越隻得撥通確診病例的視頻電話,一路由病例視頻“帶路”,終於摸索到了准確位置。

和狡猾的病毒“過招”,全民在行動。

近年來,團朝陽區委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團建作用,儲備志願服務力量,組織動員企業團組織支援抗疫。本輪疫情中,“朝陽管家”穿上了“白袍”,協助封控社區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僅4月25日,在北京鏈家團委的號召下,1039名房產經紀人“下沉”至朝陽195個社區。

“對於房產行業服務工作者來說,社區是我們的業務根基和最熟悉的地方。”鏈家雙井南大區黨支部書記劉月組織168名志願者來到核酸檢測點,負責掃碼登記和秩序維護等。這是支年輕的隊伍,成員多數是95后,“人流大時,一名志願者最多能掃1000個碼,最長連續工作10小時”。

據介紹,自本輪疫情以來,截至5月4日18時,鏈家參與北京市約878個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累計上崗約9500人次。

4月30日,石景山區依翠園北社區被劃為封控區、管控區,社區青年匯青年突擊隊協助888戶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社工志願者王璐、王雨跟隨醫護人員,對50多名高齡老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核酸檢測服務﹔志願者陳剛化身疫情防控“大喇叭”,攜帶擴音器走遍小區11棟樓,提醒大家按時做核酸,為了不漏一人,他在小區走了一遍又一遍。

5月2日的豐台區五裡店街道,留下了一家三口同心抗疫的身影。19歲的大一學生駱嘉星,和身為社區干部的母親、法院法警隊的父親,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共同穿上防護服。每次疫情突發,都是父母最忙的時候,這次聽說可以到社區做志願者,駱嘉星主動報了名。早上6點,他開始工作協助維持秩序,后來主動要求參與核酸檢測身份錄入工作。他說:“我年紀小,上手快,多干點!”

居民生活的應急保供

算上這次,朝陽區律協團委書記張帥已是“七戰七出”抗疫區。

4月26日夜間,團朝陽區委第一時間向各基層團組織發出志願者召集令,在最短時間內組建志願者隊伍,為40余個管控小區居民配送“暖心包”。4月27日上午9點,一支近60人的物資運輸保障突擊隊組建完畢。

張帥帶領的20余名青年律師志願者分配到800個包裹,包括蔬菜包、水果包、肉包。距離近的,志願者推著超市的購物車進入社區﹔距離遠的,他們要拉著物資走八九個社區。

“還沒有撤回來的兄弟們群裡報個到”“我還在華威北裡西門”……晚上8點多,暖心包配送微信群中依然活躍,張帥記得,經過8小時的運輸接力,晚上10點最后一撥志願者才撤回。他說:“志願者就是要在最難的時候沖在前面。”

新一輪疫情來襲,市民中也出現囤菜情況。北京我愛我家集團團委緊急成立了應急保供青年志願服務隊,到朝陽區184家商超進行摸排,對多家商超貨架缺貨情況及時上報至朝陽區保供專班協調補充貨源,穩住市民的“菜籃子”。

這幾天,志願者王爽拿著一本台賬,正在十八裡店地區弘善家園小區走訪問需。走訪中,她遇到一位70多歲的聽障老人,便趕緊用紙筆與老人溝通。原來,老人家裡沒菜了,又不會網上購買,正不知道該怎麼辦。她還了解到老人的兒女在另一處封(管)控區,王爽立即與老人的家人取得聯系,詳細了解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及需求,並一一記錄在台賬上。

“這是我的電話,我已經存到您的手機上了,有事您隨時給我打電話,手機一響我就趕過來。”王爽在老人的手機上存好自己的號碼后,在紙上寫下了這句話。

王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所在的這支志願者隊伍,平均年齡29歲,最年輕的才22歲。(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尚君)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