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最閃亮的坐標·鮮花祭英烈
分享

為志願軍烈士尋親|烈士陳曾吉:青春停留在20歲

2022年04月01日15:53    來源:新華網

【烈士檔案】陳曾吉,1930年5月出生,吉林延吉人。1950年在朝鮮戰場犧牲。2014年3月,首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陳曾吉就在其中。2019年9月29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認親儀式,陳曾吉烈士與親人終於“相見”。

清明前夕,萬物生長。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裡,蒼鬆勁柏環繞,空氣仍顯清寒。犧牲時年僅20歲的志願軍烈士陳曾吉,就長眠於此。

作為2014年首批歸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022”號棺槨中烈士陳曾吉的身份和親屬關系,3年前得以確認。

在異國他鄉漂泊近70載后,英雄的故事也漸漸清晰。

那張黑白照片上,一個面容俊朗的青年,手握鋼槍,英姿颯爽。

那是青春的樣子。

“五爺爺親手埋葬了大伯”

今年56歲的陳美善自打記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一個素未謀面的大伯叫陳曾吉,是一位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烈士。

“我是在鄭州長大的,小時候放假總是會去延吉的奶奶家。”陳美善說,奶奶家裡有一張大伯青年時期的照片,穿著軍裝端著槍很是英武。“每次看到照片,奶奶都會告訴我,說這是我大伯,他抗美援朝犧牲了。”

慢慢地,陳美善也從父親口中,知道了大伯陳曾吉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故事。

1947年,時年17歲的陳曾吉離開家鄉參軍入伍。“我父親說,大伯作戰很勇敢,參加過解放戰爭很多大的戰役,一直打到了海南島。”陳美善回憶說,那張軍裝照,也是大伯在部隊合影中特意摳出自己的部分,捎回了家中。

陳曾吉二弟媳金春今回憶說,當年陳家孩子多,家裡很窮,衣食不周。“大伯哥小時候在村裡很仁義,處處讓著比他小的伙伴們。他長得英俊,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好青年。”

然而,自從1949年收到陳曾吉從前線寄回來的最后一封信后,家裡人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當時我奶奶、父親他們都不知道我大伯在哪裡,什麼時候能回來。最后是我五爺爺帶回了我大伯的消息。”陳美善說。

陳美善的五爺爺,也就是大伯陳曾吉和父親陳虎山的五叔,當時也同樣作為志願軍戰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負傷回國療養時把消息捎了回來。

“當時大伯是偵察排的一個班長,在一次偵察中深入敵軍控制區遭遇埋伏,整個小隊都沒了。跟著后續部隊前進的五爺爺,在死人堆裡看到了大伯的尸體,親手把大伯掩埋了。”陳美善說。

在父親幾度哽咽的回憶中,陳美善把大伯犧牲的經過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裡,“我父親還告訴我,當時我五爺爺掩埋大伯的時候,墓地裡除了尸骨和軍裝,還有一個我大伯的印章,可以証明他的身份。”

然而,這枚証明身份的印章,直至近70年后,才出現在世人面前。陳家人,也足足等了近70年。

是兄弟也是戰友

2014年3月,第一批載有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的飛機降落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定居在鄭州的陳虎山從新聞上聽說了烈士歸國的消息,心裡“咯噔”了一下,泛起了漣漪。

事實上,陳曾吉烈士的遺骸就入殮在編號“022”的棺槨中,但由於信息不全,遺骸的身份一時間難以辨認。

陳美善不敢想,這麼多年尋覓無果,她怕萬一希望落空,隻會給父親徒增傷感。

陳虎山想過,也去找過。

得知陳曾吉犧牲后的一段時間裡,入伍參軍、找回兄長的遺骸,成了陳家余下三兄弟最大的心願。

據陳美善回憶,當時她的父親、叔伯都報名入伍,但二伯因為要照顧家裡,最后隻有父親陳虎山和叔叔陳虎吉如願參軍。

既是兄弟,也是戰友。陳虎山追隨著陳曾吉的腳步,踏上了朝鮮戰場。“但我父親說,直到他跟著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撤離時,也沒找到掩埋大伯的地方,”陳美善說,“還有那枚五爺爺所說的印章。”

戰爭是殘酷的,但陳虎山無疑是幸運的。“那個時候,我們陳家有7個人參加了抗美援朝,但隻有我父親和我五爺爺活著回來了。”陳美善說。

直至2019年清明節前夕,有關部門才從連續六批歸國的數百位烈士遺骸、上千件烈士遺物中,找出24枚刻有個人名字的印章,並發動社會力量為魂歸故裡的烈士們尋親。

陳曾吉的印章就在其中。隨著印章一同出現的,還有這樣一條烈士線索:陳曾吉,男,吉林延吉人,1930年5月出生,1950年犧牲,生前部隊不詳。

希望的火苗一下子旺了起來。在陳美善和父親還沒有看到這則信息的時候,一通來自吉林老家的電話,傳來了大伯陳曾吉的遺骸已經回國的消息。

為了更准確地確認烈士的身份,當年8月,在鄭州市金水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陪同下,陳美善和父親在鄭州做了DNA信息採集。

沒多久,對比分析的結果就出來了,確認22號棺槨裡的遺骸和他們存在生物學親緣關系。“那就是我的大伯陳曾吉。”陳美善說。

得知陳曾吉烈士遺骸歸國,還能當面“認親”,陳虎山激動不已。“我父親當時都80多歲了,說什麼都要親自去。”陳美善說,父親要把他的兄長、他的戰友接回家。

夙願已了 “青春”永在

2019年9月29日,陳美善陪著父親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與其他5位烈士的遺屬,在社會各界代表的共同見証下參加了認親儀式。

在刻有19萬抗美援朝烈士姓名的英名牆上,陳美善和父親終於找到了陳曾吉的名字。

相別七十載,兄弟二人終於有機會以這種方式“再見”。身著志願軍軍裝的陳虎山挺起胸膛,向著英名牆立正敬禮,將一束花擺在牆下。

除了鮮花,陳虎山還特意帶了一個綢緞包裹,裡面包的是那張陳曾吉留給家人的唯一相片。

在兄長面前,穿上那件珍藏多年的志願軍軍裝,那一刻,淚水在陳虎山的眼眶裡打轉。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正是無數像陳曾吉一樣的志願軍戰士,拋頭顱、洒熱血,換來祖國的安定與和平。

實際上,得知陳曾吉遺骸葬在沈陽,陳虎山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來看看。沒等到DNA驗証,2019年7月1日,陳美善就提前陪同父親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掃大伯陳曾吉。

“因為那天是大伯犧牲的日子,對於我大伯、我父親以及我們家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陳美善說。

時隔一年,2020年7月1日,陳美善再次陪著父親前來祭掃。而此時的陳虎山已然罹患癌症,是想見兄長最后一面的願望,支撐著他年邁又病重的軀體。

“回去后大概兩個多月,我父親就去世了。”陳美善說,“我父親說過,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大伯回國,他的心願已了。”

在陳美善這一輩中,有6人像他們父輩一樣參軍入伍。“我常跟自己的孩子講我大伯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在潛移默化中,把這種精神傳下去。”陳美善說。

如今,每逢清明或者7月1日前夕,陳美善都會從鄭州前往沈陽祭掃大伯陳曾吉。“這麼多年,終於把大伯盼回了家,我要替我父親、我奶奶他們,看看他,守好他。”

而在距此數百公裡外的吉林省延邊的老屋裡,烈士陳曾吉的照片一直挂在牆上,幾十年來一塵不染。那張木框的黑白照片上,年輕的戰士眼神堅定。

那年,他正青春。(記者李宇佳)

(責編:陳羽、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