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跨越山海 同奔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上)

2020年07月03日09:16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跨越山海 同奔小康

閩寧鎮美麗整齊的村落(資料照片)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踏上寧夏土地,強調“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要攜手並進”。

時光回到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第一次到寧夏固原考察時指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一項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決完成,對聯席會議議定的事情要盡快落實,所承諾的事情也要抓緊兌現。

同樣擲地有聲,同樣一諾千金。兩段話語,穿越20多年時空,交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意味深長。

24載,六盤山為筆、閩江水作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創的閩寧協作事業的堅定踐行者,和寧夏干部群眾一道,用真情和汗水在這片曾經偏遠貧瘠的土地上,繪就改天換地的壯美畫卷﹔

24載,援寧群體接續奮斗,推動閩寧協作從最初的單向輸出到如今的互利共贏,一個個扶貧機制從探索到成熟推廣,走出一條具有典范意義的扶貧協作道路,也成就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的典范,為全球減貧治理積極探索中國智慧。

閩寧牽手,探索扶貧協作新路

初夏時節,寧夏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裡,電商扶貧車間快樂的帶貨聲,葡萄酒庄外等待收獲的葡萄藤,村民家門口新買的皮卡小車……都在述說著這個永寧縣最大移民安置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不少村民的老家,在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原隆村黨支部書記王升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他和村民們在當時還叫玉泉營開發區的荒灘上建起了新的家園。交通方便些了,可還是窮,摸不著掙錢的門道,有人打算卷著鋪蓋“打道回府”。

真正的改變,從1997年7月閩寧村的奠基開始。

那天,一位福建的領導專門發來的賀信,把王升聽哭了。這封信,也讓眾多村民堅定了搬出山溝溝的決心。

后來的生活,每天都有新變化。多年后,王升也終於知道,當年發來賀信的領導,正是如今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

福建與寧夏,相距2000多公裡,自然稟賦和發展環境明顯不同。這段跨越山海的情緣,卻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延續至今。

1996年,“八七”扶貧攻堅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東部比較發達的13個省市結對幫扶西部10個省區的戰略部署,指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閩寧從此牽手。

隨后成立的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擔任組長。

1997年4月,習近平深入寧夏南部山區考察,用了6天時間翻山越溝,被西海固的貧困深深震撼。

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習近平提出,雙方可在“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指導下,以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為中心,以解決貧困地區群眾溫飽問題為重要任務,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協作,促進閩寧雙方共同發展。

也是那一次寧夏行,在調研吊庄玉泉營時,習近平提出了建設閩寧村的設想:集力聚資,將其打造成具有樣板意義的閩寧協作示范村,讓移民遷得出、穩得住、致得富。

3個月后,閩寧村在一片戈壁上呱呱落地。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先后5次出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3次作重要講話。他親自推動建立的“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機制,成為閩寧協作二十余載始終堅持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對閩寧協作的關注,始終如一。

2016年7月,閩寧協作20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並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會上,他欣慰地稱“閩寧協作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一個生動例子”。尤其是看到昔日閩寧村,已經蝶變為產業欣欣向榮、生活和諧富裕的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庄大道,他“打心眼兒裡感到高興”。

現在,每天晚上,閩寧鎮副鎮長李輝欽都要做兩個小時的直播,為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生產的特色產品廣開銷路。

這位一口“閩普”的年輕人精瘦干練、反應敏捷,與粉絲互動又不乏幽默。在他的帶動下,原隆村在扶貧車間就業的婦女也加入了直播團隊。

王升和不少福建來的干部打過交道,老一輩的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讓他佩服不已﹔年輕一代的挂職干部,又給這個小鎮吹來了另一股清新之風。

“農村婦女,敢到網上搞直播,這種思想觀念上的改變,是福建援寧干部帶來的,這才是老百姓收益最大的地方。”王升說。

薪火相傳,二十余載接續奮戰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2019年4月,第23次閩寧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在福州召開。兩省區簽訂了13個部門協作協議、34個產業合作項目,計劃投資131.2億元,福建省安排援寧資金3.5億元。

這一會議每年一次,兩省區共商扶貧協作大計。

從1996年11月第一次召開以來,聯席會議在福建、寧夏兩地輪替召開,從未間斷。每次會議,都根據寧夏所需、福建所能進行緊密對接,簽訂會議紀要和各類合作協議,涉及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干部培養等各領域的協作,內容越來越豐富,層次越來越高,且均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

這是24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推動建立的五項機制,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任接著一任干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高層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和長期堅持,讓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路子越走越寬,那麼縣市結對幫扶就是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援寧群體是扶貧協作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扶貧車間外牆上,“閩寧協作、德化援建”八個大字鮮紅醒目,展現著這一精准幫扶舉措背后的福建推力。

“捐資捐物隻能短期見效,管不到長遠。”2016年11月開始的第十批閩寧協作中,德化縣與紅寺堡區結成對子,以“扶貧車間”為載體的訂單式援建新模式隨即探索啟動。

泉州市第十一批援寧干部賴有為,見証了弘德村扶貧車間的投用。他和“戰友”們清楚,隻有把人放到產業鏈上,才能真正改變當地傳統產業結構。

168萬元援建資金建起的3300平方米弘德村扶貧車間,吸引從事紙箱包裝產業的寧夏瓦爾登實業有限公司入駐,100余個就業崗位月平均工資3000多元。

德化陶瓷企業新世盛還出資10萬元,開辟中老年人就業車間,30余名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群眾,干起技術難度低的包裝紙箱終末端環節的活,也有了穩定收入。

“弘德村去年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現在,紅寺堡區已建成9個扶貧車間,帶動周邊農民就業近400人,其中130名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賴有為介紹,今年還有2個車間在建,小車間正在發揮大作用。

截至目前,福建已有30多個縣(市、區)先后與寧夏9個貧困縣(區)結成幫扶對子,兩省區105對鄉鎮、134對建制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

如今的寧夏,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019年的0.47%,貧困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15元。

2019年10月,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來臨之際,省委書記於偉國率福建省代表團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打實研究推動閩寧互學互助、對口協作。

就做好新時代閩寧協作,於偉國要求,要以更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共同做好對口扶貧協作,以更精准有效的舉措攻克貧困最后堡壘,以更優良的作風確保脫貧工作落深落細,以更完善的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用扶貧協作的更大實際成效踐行“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高質量打贏閩寧脫貧攻堅戰。

在這場持續20多年的接力中,福建省委省政府毅然決然扛起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為寧夏送去了援寧干部、企業家、醫生、老師、技術專家,推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向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發展,不斷書寫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篇章。

凝聚合力,山海交響久久為功

一串長長的數字,記錄下20多年間閩寧協作的成績。

作為全面落實閩寧協作五項機制的踐行者,24年來,11批183名援寧工作隊隊員,躬身為橋,消弭山海間的距離。

在他們的積極奔走、有效工作下,取得一系列援建成果:援建公路385公裡,打井窖1.5萬眼,修建高標准梯田22.9萬畝,建設了160個閩寧示范村,資助貧困學生9萬多名,援建衛生項目323個,累計落實幫扶資金15.76億元。

每個傾盡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時空中被清晰定格,每滴艱苦創業流下的汗水,都在長路上澆灌未來。

第二批援寧挂職干部馬國林,請來技術人員奮戰80天,在“無水區”打出了一口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第七批援寧挂職干部領隊陳永共,協調有關部門建起了閩寧產業園,結束了西吉縣沒有工業的歷史﹔第十批援寧干部李仲福的妻子陳瑩主動請纓赴寧支教,一同前來的還有當時11歲的兒子……

他們帶給當地的,更有沿海地區先進理念的沖擊和愛拼才會贏的精神。

這片孕育希望的熱土,同樣吸引來閩商落戶,為當地群眾打造勞動致富的新平台。

晉江人陳德啟曾把閩寧鎮的土帶到法國找專家鑒定,鑒定結果是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如今,德龍酒庄在閩寧鎮投資建設佔地10萬畝的集種植、釀酒、銷售、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有機葡萄生態產業園項目,每年可釀酒2000噸,年用工量5000人次。

2011年,嚴國聖在西吉縣投資建設寧夏國聖食品有限公司。為給土豆找出路,援寧干部背著不同種類的西吉馬鈴薯樣品,向各地推銷,嚴國聖就是這樣被吸引到寧夏的。近30種休閑產品,每年消化4萬噸鮮薯,這個項目成為福建企業帶動農村增產增收的樣板。

“全國種糧女標兵”林水英在西吉1萬多畝土地上建起了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開創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華林模式”。回族姑娘宋彩香,過去自己干農活,汗沒少流,但東西賣不動,錢也掙不上。現在,培訓了新技術,她每天坐著公司的大巴來基地上班,每月能掙好幾千元。

當福建的資金、技術、產業和管理優勢,遇上寧夏的能源、土地、特色農產品和勞動力資源,福建企業家走出了一條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發展的扶貧之路。

截至去年年底,已有5600家福建企業(商戶)入駐寧夏,8萬多福建人在寧置業,閩商企業在福建開辟了一批寧夏特色農產品展銷窗口,並幫助寧夏在福建建立5個勞務基地和5個勞務工作站,4萬多寧夏人在福建實現穩定就業,年均勞務收入超過10億元。

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才能構筑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為閩寧協作奠定基礎。

24年來,福建積極動員教育、醫療、衛生、婦聯、共青團、企業商會等幾十個部門和社會團體,分別開展“百所學校一幫一”“母嬰工程”“醫療服務”“母親水窖”“關愛回族女童”“關愛大學生志願者”等援寧扶貧公益活動。

悠悠閩江水,巍巍六盤山。來自福建的海風一年年吹綠著寧夏大地。“你從八閩大地走來,帶著海風,帶著溫暖﹔幾回回夢裡回到六盤山,閩寧情誼割不斷……”一曲花兒,唱出寧夏百姓對援寧群體的不盡感激之情。

(記者 鄭璜 吳毓健)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