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四川成都市以特色鎮與川西林盤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觀察

李煒 張艷玲 余瑤

2020年05月08日09:58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四川成都市以特色鎮與川西林盤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觀察

3月25日零時,四川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在精准有效常態化實施疫情防控的同時,城市和鄉村逐漸復蘇。

一個事關成都未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為四川省委、成都市委主要領導案頭的重要議題,正加緊部署推進。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黨中央賦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歷史使命,是對成都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的充分肯定,是成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最重要、最獨特的國家定位。”在4月24日舉行的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指出,示范區建設是前期公園城市建設實踐的全面深化,蘊含著農耕城鎮的鄉土守望、工業城市的標准高效、生態城市的綠色低碳、世界城市的開放包容。

時光回溯到兩年前。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以深邃洞察和戰略遠見為成都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成都迎來了新時代分量最重的一份考卷。

如果說,公園城市建設是成都在新時代的一次轉型與突圍,那麼,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則是成都創新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兩年間,站在城市和鄉村“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成都深刻認識農業農村時代價值,將公園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破題

——推進特色鎮建設與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既是創新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也是促進生態價值轉化、做精做細鄉村旅游、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之舉

作為四川唯一的“主干”城市,成都以僅佔全省2.5%的面積,承載了全省18%的人口,貢獻了38%的GDP,GDP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前三,機動車數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二。成都在躍居“新一線”城市的同時,資源、人口、環境的約束日益凸顯。

從建設公園城市到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總書記的兩次“點題”,為成都永續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如何破題?兩年前,一場關於城鄉發展的大討論在成都上下廣泛展開——

從城市看,中心城區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進一步疏解城市功能,打破圈層結構,重塑城市形態是踐行公園城市建設的迫切需求﹔

從鄉村看,隨著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美好生活需要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轉變,鄉村的生態價值日益凸顯,加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從城鄉看,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城鄉二元結構被逐步打破,鄉村已經由功能單一、脫離城市的邊緣地帶,轉變為承接城區功能、延伸城市形態的廣闊腹地。

公園城市需要鄉村表達,鄉村振興離不開城市參與。鄉村與城市,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在鄉村振興戰略、公園城市理念的雙重指引下,重新被認識、被解構,牽引著成都從城鄉統籌加速邁向城鄉融合,從農業多功能性拓展進入農村多功能性拓展的新階段,而特色鎮與川西林盤則成為路徑轉軌的兩大抓手,成為鄉村生態價值轉化的兩大載體。

為何是特色鎮和林盤?這是問題導向與方法應用的結合。對照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成都系統梳理后發現鎮村兩級資源的錯位:本應發揮連城帶村作用的鎮級節點能級不足,場鎮平均建設用地僅為0.43平方公裡,人口、產業、信息集聚力有限﹔而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遷出,大量農房出現閑置。據統計,成都全市42萬個農村居民點平均居住人口不到15人。其中,大量獨具成都平原農居特色的林盤院落,更是處於路斷、房陋、林亂、村空、配套缺的窘境。

問題所指正是破題之處,路徑逐漸清晰:根據主導產業發展布局謀劃特色鎮建設,引導資金向特色鎮(街區)流動、產業向特色鎮(街區)集聚、人口向特色鎮(街區)轉移,形成產業集聚、功能復合、連城帶村的特色鎮(街區)﹔同時,深入挖掘川西林盤生態價值、美學價值、文化價值,在提升其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植入現代產業功能,營造高品質生活場景、新經濟消費場景,讓林盤宜居、宜業又宜游。

“特色鎮+林盤+農業園區”“特色鎮+林盤+景區”“特色鎮+林盤+產業園”的產業集群,不僅為疏解城市功能,打破圈層結構提供了突破口,為生態本底厚實、農業稟賦優越的“西控”區域提供了生態價值轉化的新引擎,更為重塑城鄉經濟地理、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順其勢、應其變。2018年,成都將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列入鄉村振興戰略“十大重點工程”系統謀劃、集成推進,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高度重視,親自謀劃思路抓部署。

聯動

——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一項創新工作,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需要黨委政府全力推動,更需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支撐體系

作為一項重塑城鄉經濟地理的系統工程,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不是靠一個或幾個部門能完成的,必須各級黨委政府全力推動。

為統籌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扎實推進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的目標,成都市、縣兩級均成立了特色鎮(街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縣委領導挂帥,成員單位涉及幾十個部門,職責任務分別細化落實,形成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作為一項開創性的工作,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沒有成熟的路徑和模式可循,隻能邊干邊想邊調整。

2018年,成都啟動首批特色鎮培育創建和1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2019年,在全面梳理一年來項目推進情況后,針對各特色鎮產業布局出現的同質化傾向、主導產業不鮮明問題,成都進行了一次規范引導行動——按照“數字經濟、高端制造、金融商貿、文化創意、運動康養、現代農業”等主導產業類型,指導區(市)縣對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進行梳理分類,確定產業發展的市級指導部門,分類推進、精准施策。

同時,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2019年度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工作思路,從“優規劃、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建機制”六個方面著力,構建起一個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和效能監督體系。

“72項具體工作,36個市級部門都有任務,策劃規劃指導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體系、人地錢要素支持體系、目標責任體系……圍繞特色鎮和川西林盤建設的各個環節,制度機制被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社區治理、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等工作被統籌進來,實現同部署、同建設、同推進。”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俊國表示,這是一次全面務實可操作的細化方案,對於藍圖的落地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先策劃后規劃、不設計不建設”是成都推進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的基本准則。為了提升策劃規劃水平,2019年底,成都向全球設計師發出邀請,為資源稟賦、產業支撐、公共基礎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6個特色鎮(街區)和16個川西林盤征集規劃設計方案,以形成高標准引領示范作用。

共創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政府、企業、村集體與村民多方主體共建共享,實現特色鎮與川西林盤可持續發展

“遵循市場化邏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特色鎮和川西林盤實現高水平運營的關鍵。”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潘斌認為,隻有把政府的政策主導優勢、國企的資源整合優勢與民企的專業化經營優勢結合起來,撬動社會資本入場,才能實現特色鎮與川西林盤的可持續發展。

萬事開頭難。兩年來,成都各級政府常態化、制度化到全國各地開展特色鎮和川西林盤項目招商推介活動,系統、精准開展項目策劃、包裝、營銷等工作,全力招引社會資金。同時,充分發揮政策“指揮棒”作用,盤活“錢”與“地”:設立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專項資金,真金白銀支持﹔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財政貼息、直接補助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利用低丘緩坡和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建設特色鎮,鼓勵各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自行開發運營、聯營、入股等方式開發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釋放土地活力。

記者採訪發現,兩年來,“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在成都各地已經呈現出不同的詮釋,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與社會資本合作,創造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生動經驗——

以“拾裡庭院”項目為代表的商業綜合體模式。借著政府“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的東風,新都區新繁鎮汪家村石家院子林盤內的29戶村民將多余房屋、閑置庭院使用權以及耕地經營權量化入股,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在對林盤進行整田、護林、理水、改院的過程中,通過物理隔斷、技術隔音等手段,在不影響村民生活的同時,精打細算留出商業空間,同時引入專業商業運營公司,打造“拾裡庭院”文旅聚落。入駐商家獲得經營收益,運營方獲得經營分成,村集體與農民的收益由單純的土地房屋租金變為“保底金+營業額股本分紅”。

以“九坊宿墅”項目為代表的合作聯營模式。在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楊家院子,農民資產以股權量化的方式進入村集體公司,村集體公司與知音元集團以49%︰51%的佔股比例共同組建成都九坊宿墅項目公司。該公司敲定17個農家院落進入項目,採取福利宿舍、鄰裡合居、建廉租房、“背靠背”組合建設等方式合理安置農戶,打造鄉趣深度體驗工坊。村集體獲得項目經營、租金等收益,農民則可取得股份分紅、崗位工資等收益。

以天府童村親子研學川西林盤項目為代表的“國企搭台”模式。天府童村項目位於白沙街道茅香村和梅家村,總投資約3億元,規劃面積約4500畝。天府新區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該項目的總操盤手,負責項目策劃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並與項目村集體經濟組織攜手成立資源運營平台,將農地、林地、農房等資源統籌起來,引入多家民營企業前來投資興業,高規格植入文化旅游、鄉野體驗、親子教育等新型業態。

重塑

——新業態層出不窮,釋放發展活力,從整潔村貌到文明鄉風、從增收致富到創業奔小康,成都鄉村經歷從骨架到肌理的塑形與重構

漫步都江堰市柳街鎮川西音樂林盤,流水潺潺,修竹成蔭,輕音樂環繞耳邊,民宅錯落有致。林盤深處,一間題詞“豬圈”的茅檐草舍人氣最旺。這是一家由廢棄豬圈改造而成的時尚咖啡館。往來游客怡然自得,在竹林下坐上一天,喝喝咖啡聊聊天,“巴適得板”。

新都區三河街道沸騰小鎮竟將火鍋搬進了公園——星空下,湖泊邊,綠蔭裡,每一間火鍋屋藏著一個獨立的小世界。湖上五色燈光變換,水幕電影輪番上演,深情款款的歌手低聲吟唱,音樂噴泉踩著鼓點節拍激情舞動。木屋內紅湯翻滾沸騰,吃一口鮮熱香辣,酣暢淋漓之感從每一個毛孔中舒展開來。食客紛至沓來,月經營收入最高時近千萬元。

天府新區新興街道創意小鎮以田園式、低密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重新定義成都田園辦公新方式,為企業提供一個智能共享的辦公環境,打造出全國第一的鄉村振興全產業鏈生態圈企業總部基地。

……

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曉東告訴記者,每一個成功的特色鎮與川西林盤案例,無一不是將鄉村生態價值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轉化。鄉村資源盤活了,人氣也聚集起來了。

在大邑縣“稻鄉漁歌”青農創業孵化中心的孵化下,董場鎮村民王娟將自己植入“稻鄉漁歌”的產業生態鏈中,創辦“媽媽廚房”農家樂,把做泡菜的手藝發展成了事業﹔柳街鎮33歲村民羅丹進入“豬圈咖啡”當服務員,憑著一手輕巧漂亮的十二生肖萌寵拉花,她的月薪漲到了5000元﹔在音樂林盤帶動下,柳街鎮“七裡詩鄉”景區、“水月民宿”等特色旅游資源全盤復活,100余張原鄉民宿床位供不應求。

在崇州竹藝村,優美的環境、便捷的服務,吸引了以三徑書院運營人馬嘶、遵生小院負責人馮瑋為代表的一批“新村民”入駐。傳統鄉土社會被解構,鄉村如何有效治理?繞村溜達一圈,記者似乎從院牆上找到了答案。竹藝村每家院牆隻有半人高,院門隨意敞開,院內風景盡收眼底。這也許透露出新老村民相處的奧秘:打開了院門,也就打開了心門。

從整潔村貌到文明鄉風,從增收致富到創業奔康,在特色鎮建設與川西林盤保護修復中,成都鄉村經歷了從骨架到肌理的塑形與重構。

百村呈百態,蜀風好雅韻。從“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走來,到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再向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進發,鄉村正日益成為人們喜愛向往的“詩和遠方”。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