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戰“疫”黨旗飄揚

戰疫40多天,上海社區女干部的這些瞬間

2020年03月08日12:32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戰疫40多天,上海社區女干部的這些瞬間

上海社區干部中,女性佔了大半壁江山。疫情發生以來,40多天裡,她們堅守一線,為上海這座城市筑起一道嚴防嚴控的“銅牆鐵壁”。今天是“三八”婦女節,也是周日,對她們來說,在特殊時期,正常的休息尚不能保証,過節更是奢侈。

但是,特殊的日子總要留下點什麼。記者把一幀幀片段、一個個身影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睹上海社區“女漢子”的俠骨柔情——

2020年1月23日

凌晨1點,奉賢區南橋鎮陽光一居的居民區書記張群英還沒有合眼。幾個小時前,她接到疾控中心通知,小區裡一武漢回滬大學生確診了。

而此時,消息靈通的居民已經將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小區業主群裡,有人情緒激動,質問居委會有沒有什麼措施。有人驚慌失措,恨不得連夜打包行李離開社區。也有人不知從什麼地方打聽來了小道消息,將所謂確診人家的門牌號也曝光了出來。

做了這麼多年居委干部,張群英還從沒見居民們這般“熱鬧”,她有些無所適從。而最令她猶疑的是,究竟該不該告訴居民真相,會不會制造恐慌?輾轉反側中,她做了一個決定,向所有居民公開確診信息。應對復雜輿論,沒有比坦誠更好的方法了。

一整天,張群英足足接了有100多通電話。每個打來電話詢問的居民,她都明確告知:“是的,咱們小區有一例確診了,但不要害怕,也盡量不要出門。以后每天我都會向你們報告小區的最新情況。”她還囑咐物業公司,在小區的各個角落進行消毒,“讓居民看到我們在做什麼,能夠安下心來。”

2020年1月26日

午餐過后,90后女孩袁佳怡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開始分頭打電話,道歉的聲音此起彼伏:“實在不好意思,女兒婚禮臨時取消了……”“非常抱歉,疫情過了再請你們聚聚……”“我是居委干部,要起帶頭作用……”

原定4天后,奉賢金海街道龍潭居委干部袁佳怡,要和丈夫步入婚姻殿堂。他們請了400多號親朋好友,為酒席和婚禮,已經預付了5萬多元。電話裡,她一邊拒絕朋友們要前來祝福的想法,一面摩挲著婚紗,惋惜自己為這場婚禮付出的,長達半年的精心准備。

傍晚,處理完取消婚禮后續事宜,袁佳怡來到居委會,向主任提出銷假申請。接下來,她要負擔起社區隔離戶的樓內消毒、物資採買和垃圾傾倒等工作。二話不說,准新娘拿起一瓶消毒液,就朝小區樓門走去。

2020年1月27日

早上8:30,剛到居委辦公室,張英就接到居民打來的電話。“書記,我們家隔壁的湖北鄰居昨晚剛回來,你們知道嗎?”

張英是長寧區錦屏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放下電話,她馬上翻開居民登記表打電話給這戶湖北居民的房東。然而,電話那頭始終無人接聽。

“小姚,咱們上門去看看,記得手套口罩都戴好。”張英叫上了當天值班的姚一鳴,兩人從盒子裡抽出兩副一次性塑料手套——沒錯,就是平時吃小龍蝦用的那種,簡單“裝備”好了,兩人去居民家。

“有人嗎,我們是居委會的,請開一下門。”聽得出屋內有動靜,卻遲遲無人開門。半小時后,派出所民警來了,居民終於開了門,看到這“陣勢”,有些慌神。

張英說:“你們不要緊張,我們是居委會和派出所的,你們剛從湖北回來,要跟居委會說一聲,然后在家觀察14天,這期間不要出門,有什麼要採買、代辦的,告訴我們居委會就行……”

站在門內的居民有些不好意思,在承諾書上簽了名。

2020年1月29日

下午三點多,正在社區裡忙碌的閔行古龍一村居民區書記徐華身邊,突然傳出了哭聲。原來,她丈夫羅醫生馬上要出發去江西戰“疫”,女兒舍不得父親離開,抱著母親哭起來。

雖然每天在小區工作時間超過18小時,持續疲勞作戰,但徐華說起這個特殊的春節,卻流露出羞澀和甜蜜:“我愛人和女兒一直陪著我,我們一家三口都在社區裡忙碌,為疫情防控出力。”

徐華的丈夫羅金紅,是上海東方醫院的醫生,去年12月援醫到江西革命老區,大年夜才剛剛回滬。羅醫生並沒有在家休息,而是陪同妻子當起了社區志願者,現場指導居民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正確消毒等。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陪著父母一起在小區向居民發放告知書。

一家人還沒來得及坐下來好好吃頓飯,羅醫生就接到了回江西防控疫情的緊急通知,直到下午三點半出發前,他還陪著徐華一起在社區裡奔忙。

當天,丈夫到達江西后,給徐華發了一條報平安的微信,但她一直沒空好好回復微信。

2020年1月30日

有著4萬居民的上海康城,是上海人口規模最大的一個居民區。

下午,康城管理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與小區裡的4個居委會書記、業委會主任、物業公司經理又坐到了一起,介紹各片區的防疫情況。

一坐下來,康城四居委書記、主任一肩挑的翁培芬就自豪地介紹說,自己戴的口罩與別人有點不一樣:“現在口罩太缺了。你們看,我外面的這個黑色口罩,可以一直不換,裡面的白色口罩,可以每天洗洗吹干再使用……”

她介紹社區情況,四居委共排摸出了10戶從湖北回來或途經湖北的居民,共有25人,都要求實行14天居家隔離,每天由居委會干部幫助送菜送物資等,目前情況總體穩定﹔通過業主微信群征集,有居民送來了家裡的額溫槍,四居委的門崗率先解決了缺額溫槍的問題。

她還說了一件煩心事。一位90歲阿婆到居委會哭訴,說是晚輩跟她吵架,把她趕了出來。翁培芬趕緊上門,批評阿婆的女婿:“現在外面這麼不安全,你怎麼忍心讓老人出去,萬一生病了怎麼辦……”好不容易,對方認錯,把老人接了回去。

唉,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還有雜七雜八的事情冒出來。

2020年2月1日

中午11點,提著10份盒飯,顧村小伙王振琦出現在保利葉都第一居委會。他對居民區書記譚英說:“聽說你們中午總吃泡面,以后我們當志願者,給你們加餐!”盒飯打開,紅燒獅子頭、糖醋排骨、百葉包、花菜肉片、菠菜、青椒土豆絲……

王振琦是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一位項目經理,聽說這段日子居委特別忙,他和一些開餐館的朋友就萌生了“投喂”的想法。通過微信發出號召,沒想到呼應者眾多,前后有六七家餐館負責人主動入群請纓加入。於是,每天由餐館制作盒飯,他和幾個朋友兼職做外賣小哥。

食材都是當天新鮮採購,菜品也是精心調配。此前,譚英等人已吃了一個多星期泡面餅干,笑言:“人都快成泡面了。”譚英感動之余,很想知道好心人是“何方神聖”。誰知他們隻說網名:男爵、開心就好、小陸、萍萍、澤衡、王婆、最愛泡泡……

2020年2月2日

這天是全市口罩預約登記第一天。

上午9:30,在上海陽城小區裡,居委會一樓大廳裡,雖然現場拉起了排隊分隔線,但前來登記預約的居民隻有個位數,並沒有出現排隊現象。

“我們提前告訴居民最好錯峰登記,但還是擔心第一天現場人太多,為此做了許多准備,還特地調了3位保安前來增援……沒想到,情況比想象好得多。”年輕的居委會主任王歡玎一直站在入口處,觀察、指導著現場的每個細節。

回到辦公室,她拿出了一瓶二鍋頭和棉球開始了“手工制作”。“最近,我們都買不到酒精,隻好自費買了二鍋頭白酒回來,自行制作酒精棉用來消毒,不管有沒有用,也算是一種心理安慰吧?”

她笑著告訴記者,由於防護物資不足,老書記一直叮囑“少用一點,節約一點”,所以大家都變得極度“摳門”起來。她伸出手,給記者看她戴著的手套,“一次性雨披、手套,我們都舍不得扔,一天下來消消毒還要再用”。

2020年2月5日

一早,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談家橋路155弄的一個弄堂口,圍著幾個黨員居民,七手八腳在弄堂口順起了兩塊床板,沒地方下釘子,就用鐵絲綁,在水管上、窗戶柵欄上扎扎緊。不一會,弄堂口立起了一道“大門”。“當心手哦!”“辛苦了!”談家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崔萍,一邊幫忙扶著門板,一邊囑咐黨員居民。

談家橋路155弄和157弄,均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二級舊裡,小區有11個弄堂口,條條弄堂通馬路。疫情來了,怎麼實行封閉式管理?

崔萍心裡急啊!她在巡查時候,看到居民擱置在屋外的床板,一下有了主意:用床板把大部分弄堂口封起來。

書記一呼百應。居民們紛紛將家裡閑置的大大小小床板送到了居委會,經營搬運公司的一對外來務工兄妹緊急從倉庫調運了10多塊床板,無償支援社區。僅用了兩天,就收集到20多塊床板。崔萍又征集到20多人的居民“黨員突擊隊”,大家合力用床板在弄堂筑起了臨時封閉閘門。

“我們的居民都太給力了,如果我們不努力為居民服務,感覺都對不起他們。”崔萍感慨。

2020年2月7日

這天是上海企業集中復工前最后一個周末,徐匯區天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郁艷婷比前些日子更忙碌了。

“小劉,找把傘過來,放在門口,注意不要擋住告示牌。”

“這樣打印不行,字太小了,每張紙上打印一個字吧。”

隔著口罩猛做了兩個深呼吸,郁艷婷幫著物業把一張張長桌搬到小區門口。

幾分鐘后,先天缺少正規大門“護體”的小區4號門,有了一個人車分明的進出隔斷,甚至還分隔出了快遞員和外賣小哥的臨時停靠點。這些都是郁艷婷前一晚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想出來的“最優解”。

有那麼一瞬間,郁艷婷想到了12年前的那個初夏,尚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她,在四川綿陽度過了整整兩個月時光——救傷員,抬擔架,為災民搭建過渡房,參與災后疫情防控。

對郁艷婷來說,這次抗擊疫情不像之前那次一樣轟轟烈烈,更像是一次漫長的深呼吸——屏住一口氣,讓疫情盡快過去,讓老百姓重回往日平淡而珍貴的生活。

2020年2月8日

下午2時17分,靜安區嘉利明珠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黃蓓點開了“上海發布”,一條公布確診病例活動區域與場所的信息中,赫然寫著“靜安區:嘉利明珠城”,黃蓓的心一沉。

幾分鐘之后,小區31個居民微信群幾乎同時“炸開了鍋”。業主都在問:確診病例住在哪幢樓?還有沒有密接者?小區消毒了嗎?同時,居委辦公室的電話響起,接起來,電話那頭業主劈頭蓋臉地責問“你們是干什麼的?”

47歲的黃蓓,算得上有經驗的老書記,但這樣的架勢,還是第一次碰到。緩過神來,她立即聯系了疾控部門,取得了第一手信息。此時,趕來增援的街道干部也到了居委。

很快,黃蓓任組長的“嘉利明珠城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在小區微信群發出了首個小區“官方信息”:解釋了密接家庭與樓道已由疾控中心進行了專業消毒﹔居委會會配合物業對小區樓道與電梯等公共空間進行定期消毒﹔確診病例居住在哪裡,家中尚有三位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中……

“居民的恐慌、質疑大多來自於信息的不透明,那我們就公開出來。”她這樣想。

2020年2月9日

像前些日子一樣,大場鎮祁連四村居委會干部吳春芳頂著寒風,從家中匆匆趕至居委。此時,距她膽結石膽囊萎縮手術不過1個月時間。

這段時間,她不僅要挨家挨戶上門排摸核實人員信息,早上6點多還要跑菜場為居家隔離居民採購遞送生活用品,早7點到晚7點十二小時辛苦的“連軸轉”,讓她的手術傷口一直有隱痛。前些天,同事小朱幫吳春芳擦藥時,突然喊道:“芳芳,不好了,你的傷口裂開來了,你要去看醫生哦!”

幸虧有好伙伴的幫忙。“你別動,一會兒就好!”小區居民崔麗華來了,熟練地為吳春芳的傷口清潔消毒。崔麗華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在排查登記過程中與居委熟悉起來,得知吳春芳的情況后,每天抽空來居委幫忙處理傷口。

崔麗華勸吳春芳:“其實處理傷口是次要的,你現在最需要的是休息。”“唉,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人手也緊,我怎麼能放下手頭的事情呢?這點小病不要緊的。”吳春芳笑笑說。

2020年2月10日

被居民“嫌棄”的滋味有點不好受。

上午10時多,居委會辦公室裡,居委主任陳秋紅和居民區書記金佳敏相互安慰:“隔壁小區居民不讓咱們去就先不去吧。有事情通過微信,也能解決一些。”

居委會設在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聞喜路935弄內,前一天下午,上海公布了935弄一位居民確診的消息。同屬這個居委管轄的隔壁小區的業主,擔心在確診小區辦公的居委干部會帶來“風險”,就給金佳敏發來一則微信:“書記,您和主任最近不用到我們小區了。”

兩人正說著,另兩位去藥店領口罩的居委干部回來,一進門就說:“藥店的人說我們是從確診小區來的,不讓我們進門。”這天,風很大,兩人站在藥店門外清點了1000多隻口罩。

陳秋紅苦笑一下,趕緊安慰了他們幾句。“自從確診消息發布后,所有的居委干部忙著應對居民的各種問題。這兩天又趕上發口罩,為了方便居民,我們居委干部自己去藥店領口罩,領回來后還要爬樓梯一戶戶給居民送上門。看到伙伴們被嫌棄、受委屈,挺心疼的。”她告訴記者。

晚上7時多,回到家中,陳秋紅疲憊不堪。不一會,老公掌勺的五菜一湯擺上了餐桌,兒子媳婦笑臉相迎。看到這些,這位60后老主任突然覺得,明天自己還可以滿血復活。

2020年2月14日

上午,顧村馨佳園十一居民區書記陳霞和幾位居委干部,拎著大包小包的牛奶和水果,站在湖北患病小伙張齊(化名)家門口。

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相隔了一米以上,陳霞她們還穿著雨披,但張齊卻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溫暖。

陳書記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紅包,伸長手臂,遞給張齊:“這個你要拿著,500塊錢不多,但是我個人的一點心意。”紅包袋上寫著一行字:“請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張齊一時間語塞了。他是湖北襄陽人,在上海工作。去年11月,因為骨腫瘤在上海醫院做了手術。今年春節返鄉后,由於需要回上海復診手術,他在當地開了証明回到上海。由於疫情,醫院將復診時間延后到3月,他本人也需要居家隔離14天。隔離期間,居委干部幫他取快遞、買藥,噓寒問暖,操了許多心。

陳書記對張齊說:“我的孩子也和你差不多大,我很理解你,出不了門又看不了病,心裡肯定急。但請你相信,你在上海,我們社區就是你的后盾。”

后來,張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管日后會發生什麼,這段灰暗日子裡的那些光亮,都足夠珍貴。

2020年2月20日

早上9點,80歲的傅海龍老伯起床后不久,居委干部吳衛群就敲門來了,一手提著蛋糕,一手拎著口罩和洗手液。“傅伯,你的80歲生日,我給你過。“

這天是傅海龍80大壽。早幾個月前就訂好了五星級酒店,4桌。而今不但辦不成了,就連家庭聚餐的計劃,也被奉賢區南橋鎮江海一居書記吳衛群勸止:老人住在其他地方的兩個兒子、兒媳婦、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都不方便過來。

“疫情期間為了健康和安全,大家還是小心一些為好。壽宴以后再補吧。”可傅海龍覺得委屈,80歲生日,一輩子隻有一次啊,怎麼也補不上了。

吳衛群早就想好了既不讓老人承受風險,又不讓老人傷心的辦法。她連夜定了一個鮮奶油蛋糕。“鮮花買不了,就拿洗手液和口罩代替。現在什麼禮物也比不上健康。”老人一整晚拉長著的臉舒展了:“你們這麼忙,還來給我過生日,太感謝了。放心,你的工作,我支持。”

2020年2月21日

漕寶路上的天安豪園小區,是一座農民動遷小區,卻住著來自幾十個國家的近千名外籍租客。

這天,是小區一名韓籍女租客居家隔離的第一天。她第一次報告自己居然達到了體溫“38.7℃”,把居民區書記朱美麗嚇了一大跳。半小時后,女教師還是量出了“38.7℃”。

原來,這位韓籍居民不會用水銀體溫計。她剛從韓國回來,從事的是教師行業,需要居家隔離14天。因為每天要報告兩次體溫,社區干部送了她一支水銀體溫計,並教了她怎麼使用。但沒想到,不懂中文的她其實沒有真正搞懂,量好之后並沒有甩一甩,所以就鬧出了“38.7℃”的烏龍。

怎麼辦?朱美麗靈機一動,在辦公室裡親自上陣拍了一段視頻,“手把手”一步步教老外怎麼使用水銀體溫計,並找人幫忙配上了韓文字幕……這位女教師終於學會了使用水銀體溫計。而這段朱美麗親自“出鏡”演示體溫計如何使用的精美小視頻,很快在閔行的社區干部中廣泛流傳開來。

2020年2月23日

“感謝村委會,有你們幫忙,我們很放心!”遠在湖北的菜農,激動地給金山呂巷鎮馬新村打來電話。

妥善解決了兩位菜農的難事,村黨總支書記顧益瓊舒了一口氣。

馬新村有兩戶湖北籍務農人員,春節期間回湖北過年,受疫情影響一直沒返滬,他們種植的84個大棚蔬菜日漸成熟,面臨無人種植、採收和銷售的局面。為此,他們三天兩頭給村裡打電話,“顧書記,菜就要爛在田裡了,半年白干了。”

顧益瓊一邊安撫菜農,一邊思考對策。她做了三件事:一是向鎮上反映,看相關部門有沒有好的建議﹔二是找自己認識的朋友,看能否賣掉一部分蔬菜﹔三是發朋友圈求助,看是否能借助網絡力量銷售。

立竿見影。村結對單位金山區審計局第一時間來聯系,計劃採購1500斤蔬菜﹔呂巷鎮政府食堂提出每天訂購400斤菜﹔朋友也積極回應,“我認識一個老板,專供幾個大企業食堂……”訂單接踵而至,顧益瓊又馬不停蹄安排工作人員採購蔬菜採收工具和包裝材料,並安排人進行採收、運輸。

看到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有了好“歸宿”,湖北菜農放心了。

2020年2月27日

下午3點,駛過延安路高架,長寧南龔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張樺把車停靠在了虹梅路,虹橋國際珍珠城的門口。

沒有立即下車,她拿出了手機。才5分鐘沒有看微信,對話框裡就跳出來十多條回復,外加五、六個小紅點。

“我們的財務小林幫居委會修改了一下英文告知書,書記你看一下行不行。”這是金晨物業經理王劍發來的消息,他們公司負責南龔居民區3個小區的物業管理,都是高檔涉外公寓。

“書記,我周六、周日請假不能值班,下周我都可以,盡管叫我來。”居委會“85后”副書記邱雯的孩子隻有3歲,過去一個月裡,孩子都由老人帶著,是時候讓年輕人回去看看孩子了。

張樺想起了自己的女兒,12歲的小小游泳健將。今年孩子要選擇新的學校了,但忙碌了一個多月,張樺都沒時間和孩子好好聊聊下一步的打算……

思緒被一條手機推送聲打斷,剛下載的英語單詞APP發來了當天的單詞。為了更好地與外籍居民交流,張樺和居委、物業的伙伴們,開始像大學裡考四六級那樣,背起了單詞。

2020年3月4日

早上8點50分,黃浦區新天地居民區居委干部姚必榮陪著社區衛生中心工作人員,敲開了一戶剛從日本回滬的外籍居民家門,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告知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一上午,姚必榮他們走了7戶外籍家庭。

新天地區域內全部是高檔國際社區,姚必榮既是居委干部,也是業主居民。“我先生一直說居委干部辛苦,家裡又不需要我賺錢,讓我別干了。這次疫情來了,他說‘你們干的活不但累還危險’,說了幾次要我辭職。”但居委工作為姚必榮的生活帶來充實感,“我是新上海人,在居委會工作接觸了很多上海同事與居民,他們特別可愛,我干得很帶勁。”

回到辦公室,她的先生已經發來好幾條微信,有一條是他給女兒做的早餐照片——自制三明治配牛奶。

“挺豐盛的呀!”她回復說。“我先生嘴上說要我辭職,但表現挺好的,以前他不管家裡事情,這次疫情來了,我天天在外面忙,家裡全靠他。”

2020年3月7日

“書記,今天新的返滬居民名單街道發下來了,有幾個小區的物業已經比對好,可以開始上門走訪了。”

“好的……”話還沒說完,長寧區榮華居民區書記盛弘又干咳了兩下,從口袋裡掏出一板吃得隻剩兩顆的咽喉含片。從1月底開始,她的嗓子就處於超負荷狀態。

榮華居民區境外居民超過1.6萬人,其中日韓居民超過7500人,是上海日韓人士聚集程度最高的區域。盛弘和居民區其他20余名干部不分晝夜,對所有返滬的境外家庭完成了居家觀察告知,對其余未離開上海的居民,也挨家挨戶進行了說明。

上午9點多,居委會辦公室裡,盛弘仔細清點了將要發放的日語版本的防疫說明,之后又專門洗了遍手,對著鏡子調整口罩、圍巾和眼鏡的位置,確保等會兒面對居民時,儀表干淨整潔,有精氣神——雖然,她已經連續幾天深夜11點后才到家了。

“您好,請問是中村太太嗎,我們是來自社區的工作者,之前已經跟您聯系過,請問您家裡最近14天有從日本來到上海的家人或朋友嗎?”伴著居民的回答,盛弘和一同搭班的志願者遞上一份日語告知書,再用簡單的中文和英文一字一頓地解釋了一番。對方用中文說了聲“謝謝”,盛弘也回以日語的“謝謝”。

“還好對方會簡單的中文和英語,不然又要請真理子太太來幫忙翻譯了。”真理子是小區日籍居民,是個熱心人。盛弘和同事翻了翻居民登記表,朝下一個門洞走去。

盛弘留意到,小區裡的花花草草日益繁盛,白玉蘭紫玉蘭已經綻放。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

(本報記者 徐敏 唐燁 黃勇娣 周楠 舒抒 杜晨薇)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