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10:40 來源:農民日報
12月5日清晨,廣州的天氣已有一些寒意。坐落在華南農業大學昭陽湖畔的盧永根雕像基座上,擺放著一簇簇怒放的鮮花。2019年8月12日,盧永根院士走過了他不平凡的89年生命歷程。作為作物遺傳學家,他保存了華南地區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庫﹔作為老校長,他打開了華南農大人才培養的新格局﹔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為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無私奉獻,臨終前捐出了880余萬元畢生積蓄……
11月10日是華南農大110周年紀念日,12月2日是盧永根的誕辰日。這段時間,盧永根雕像前各種自發的紀念活動從未間斷。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鐘仰進說:“他理想信念堅定,道德情操高尚,仁愛之心深厚,是深受人們愛戴的‘布衣院士’。”
“你向黨、向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
——對黨和祖國深沉的愛,貫穿盧永根的一生
2018年3月10日,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盧永根已經不能來到現場。“舉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這些還記得。中國人是守諾的,你向黨、向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他躺在病床上說出的肺腑之言讓億萬觀眾為之動容。
祖籍廣州花都的盧永根,1930年出生在香港一個中產家庭。1941年,香港淪陷,小學六年級的盧永根被父親送回鄉下避難。在鄉下時,盧永根親眼目睹了日寇的凶殘。“亡國奴的滋味不好受啊!即使是孩子,日本兵也是稍不滿意抬手就是一巴掌。從那時起,民族復興的種子就在他心中種下了。”盧院士的夫人、華南農大教授徐雪賓說。兩年后盧永根重返香港讀中學,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那幾年是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裡,他從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加入地下黨,可能是會掉腦袋的。監誓人一再追問,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於黨、屬於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利益高於一切,你是否確定?他毫不猶豫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阿盧是個重諾的人,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辦好。”徐教授深情回憶起盧永根院士生前的點點滴滴。
高中畢業后,黨組織決定安排盧永根回內地,到廣州去迎接解放。“為什麼願意放棄安逸生活回內地?因為他面向延安宣過誓,要忠誠於黨的事業,要為祖國復興效力。”徐雪賓表示,對黨和祖國的愛,貫穿著盧永根的一生。他曾三次到國外探親和訪學,親人試圖說服他留下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外國同行疑惑他何以不選擇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盧永根說:“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
2017年3月21日,盧永根院士及徐雪賓教授鄭重地在捐贈協議上簽下名字,將十多個存折的880余萬元存款轉入華農教育發展基金會賬戶,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這是華農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黨培養了我,我將個人財產捐給國家。”當時,盧永根淡淡地說。
“盧老慷慨捐贈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節約。”盧永根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劉桂富說,他家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鐵架子床鏽跡斑斑,挂蚊帳用的是竹竿,幾張椅子都用鐵絲綁過。
盧永根生前的秘書趙杏娟清楚地記得,在入院治療前,盧永根幾乎每天都到辦公室,忙碌地回復郵件,拿起放大鏡讀書、看論文。一到中午,他就拎著飯盒到飯堂,和學生一起排隊,打上兩份飯。每份飯有一個葷菜、一個素菜和二兩飯。在飯堂吃完,盧永根再將剩下的一份飯帶回家給老伴徐雪賓。
早在患病前,盧永根就和夫人雙雙辦理了遺體捐獻卡,願在身后將遺體無償地捐獻給醫學科研和醫學教育事業。“阿盧說,捐獻遺體,是為黨和國家最后一次作出自己的貢獻。”徐雪賓輕聲說。
盧永根逝世后,為了少給學校添麻煩,87歲的徐雪賓主動搬離學校,自費住進了養老院。
“在那些不為人見的日日夜夜,他為學校長遠發展鋪就道路。”
——盧永根的治校和治學理念已經融入華南農業大學的學校精神
多干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盧永根,1987年。
盧永根有個筆記本,上面寫著他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
“這就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科學家和教育家身上應有的品質、責任和擔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陳曉陽充滿敬意地說。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2年華南農大校長。這期間,他頂住壓力,破格晉升“華農八大金剛”,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1987年,學校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困局,當時職稱評定上論資排輩的風氣很重,很多四五十歲的老教師都沒有辦法晉升,提拔年輕人風險很大。為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廣闊天地,盧永根專程到北京向原農牧漁業部黨組書記、部長何康請示。得到批准后,在全國率先打開人才培養新格局。
據知情者回憶,通過談話考察,在全校副教授以上會議上進行述職,系、校兩級學術委員會不記名投票,並寄到校外通過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破格晉升了8名中青年學術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年齡最小的溫思美當時才29歲。如今,這些當年的青年才俊分別成長為政界、學界的優秀人才。
發現人才,還要善於使用人才。敢不敢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和工作環境?這在當時需要相當的勇氣和魄力。辛朝安教授團隊在獸藥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盧永根一下撥出10萬元作為獎金﹔劉耀光是盧永根的優秀學生,為了能夠使其安心科研,盧永根為他建了一座專門的實驗室。
在水稻作物研究上,華南農大走出了“一門三院士”:1955年被譽為“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之父”的丁穎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丁穎的學生盧永根199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隔24年,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於201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我的成長離不開盧老師的教誨,作為他的學生我受益良多。”劉耀光表示。
身為校長,盧永根堅持著自己的治校理念,第一是學校的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第二是堅決抵制以學校為主體的商業行為,第三是不遺余力地進行校園環境建設。在今天看來,正是這三大理念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盧永根的治校和治學理念已經融入華南農業大學的學校精神,而他本人,也成為師生們最寶貴的財富。
“在那些不為人見的日日夜夜,他為學校長遠發展鋪就道路,卻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當年獲得破格晉升的另一位華南農大原校長駱世明回憶說,在擔任校長期間,盧老堅持不坐進口小車,在住房等待遇上不搞特殊,干干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從政。
“他乘飛機從來隻買經濟艙,寄私信都會貼上自己花錢買的郵票。”趙杏娟說,即使按規定可以享受的待遇,盧院士總是說,公家的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華南農大教授劉向東告訴記者,2003年,盧永根參加在江西南昌舉行的全國野生稻大會,會后繼續去沈陽出差。為了節省住宿費和時間,已是70多歲的他選擇坐夜行火車到北京,再換乘飛機到沈陽……
“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
——盧永根嚴謹治學,專注水稻遺傳育種,保存了華南地區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庫
盧永根雕像上銘刻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他搞科研的基本准則,也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斗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盧院士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他是我們學界的楷模,是為人的榜樣。”談及恩師,全國政協常委、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溫思美感慨不已。
1965年,盧永根回到華南農學院(華南農大前身),繼續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帶回自己的老師丁穎院士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稻種,成為華南農學院開展水稻育種最寶貴的資源。經過他的多年搜集,后來逐漸擴充到1萬多份,是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庫。劉向東說,這些種質資源,不僅本校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同時也開放給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盧老從沒要求任何回報。
盧永根在20世紀80年代從細胞遺傳學的角度對栽培稻種的起源進行了研究。他選擇了原產中國的普通野稻、藥用野稻和疣粒野稻三個野生稻種,對它們進行粗線期核型的研究,並與栽培稻進行比較分析,建立了中國三個野生稻種的粗線期核型。他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三個野生稻種的粗線期核型存在著差異,其中普通野稻與栽培稻在染色體長度變化范圍、相同類型和編號的染色體數目、核仁組成中心的位置以及染色粒的分布方式等方面均表現出最大相似性,從而進一步印証了他的老師丁穎的論點,即普通野稻是中國栽培稻的近緣祖先。
因瀕臨滅絕且具有極高的科學和利用價值,野生稻被譽為“植物大熊貓”。盧永根院士曾多次呼吁,要拯救“植物大熊貓”。劉向東說,在野生稻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上,盧老一直強調“第一手”的重要性,直到70多歲,他還帶著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2001年,聽說在廣東佛岡縣的一處山頂上長有野生稻。盧老不顧年邁體弱,親自去尋找。荒山野嶺根本沒有路,布滿荊棘,在學生們攙扶下,盧老終於攀上山頂,找到野生稻后,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帶領團隊研究水稻的雜種不育性,並和助手張桂權一起提出了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概念,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籼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通過不同時期的研究,盧永根弄清了多胚水稻多胚發生的細胞學機理,弄清了光溫敏核不育水稻及栽培稻雜種不育性的細胞學機理,發掘出一批攜帶有胚囊和花粉育性基因的新種質,創建了一大批同源四倍體水稻等新種質。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的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祖國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在盧永根的感召下,大批海外留學人才最終選擇回國奉獻才智,與他一道在水稻育種等方面研究探索。如今,我國水稻研究技術在很多領域已經世界領先。
記者手記
在榜樣的感召下前行
大音希聲,大愛無疆。
盧永根院士用一生赤誠彰顯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人格力量。他對祖國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熱愛、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天地可鑒,歲月可証。
他的一生,充滿了愛國情、報國志。他扎根祖國大地,讓自己的夢想與祖國的農業科學和教育事業相融相生。桃李芬芳、稻香四溢,盧永根與祖國同成長,與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共奮進,這樣的人生寫滿了精彩,必能彪炳青史、激勵后人。
盧永根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87歲捐獻出畢生積蓄用於教育事業,最終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體現了一個堅定的唯物論者、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的情懷和品格。他促使我們反思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抉擇,為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提供了參照,為后來人樹立了標杆。
作為一名校長,盧永根同樣是一根標杆。他原則性強,公道正派,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上開拓創新,堅持按照現代大學的理念辦學,大膽啟用人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術骨干。
作為一名科學家,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育種理論和實踐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為實現“飯碗裡盛滿中國糧”的目標提供了堅實基礎。他不斷學習進步、積極努力工作,把錘煉道德品質作為一生的追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給我們展現出了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華南農業大學的一位學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因為心中有光,盧院士才能永葆初心。現在,盧院士就是我們心中的光。”
誠哉斯言。讓我們一起在榜樣的感召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砥礪前行吧!(本報記者 王澤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