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2日16:12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一年之計在於春”,走進三月的漢源,一幅幅美麗鄉村畫面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果樹郁郁蔥蔥,櫻桃花、梨花還未完全離開人們的視野,桃花、蘋果花、花椒花已經競相盛開,田間地頭很多農民正在忙著給果樹施肥。近年來,按照“農民種、政府補、專家管”的思路,漢源縣先后發展起甜櫻桃、紅富士蘋果、黃果柑、金花梨、生態蔬菜、花椒、核桃等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新路。
一棵棵果樹,承載著漢源縣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的精彩故事。
因地制宜,產業定位准確
“我們在發展產業過程中不停地摸索,找到適合的產業就堅定地推進。”梨園鄉高級農技師陳曉勇告訴我們。據他介紹,梨園鄉的產業發展先后經歷了三次調整。第一次產業調整是在1996年,當時由於傳統產業漢源雪梨市場需求下降、價格下滑,政府通過考察土壤、氣候條件,決定發展紅富士蘋果產業,並免費發放苗木帶領農戶種植,后來市場和老百姓的反應都相當好。第二次產業調整是在2006年引進五豐黎紅花椒生產企業,該企業檢測當地氣候和土壤符合種植要求后,每年免費發放100萬株苗木,發展了花椒產業。第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是從2016年開始實施,通過赴貴州、雲南、眉山等地考察,綜合考慮小水果具有成熟時間短、投入少、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等特點,引進10余個李子品種,大力發展小水果產業。
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漢源縣按照“一鄉一主題、一村一特色”思路,根據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改良品種,僅甜櫻桃一項就引進、培育品種40多個,梯次布局“一村一品”優勢產業﹔根據不同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差異化、錯位式布局甜櫻桃、紅富士蘋果、金花梨、黃果柑和高山蔬菜等專業村108個、專業鄉15個,把傳統上隻出產玉米、紅薯的干旱坡地改造成優勢特色效益農產品基地。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達到66萬畝,讓農民能夠在“家”增收。
梨園鄉發展產業的過程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我們要發揮好市場的指揮棒作用,通過建立產業發展進入、退出機制,做到產業發展始終跟上市場的需求。”陳曉勇說,“由鄉農技站牽頭,組織當地的‘土專家’‘田秀才’,成立產業技術服務隊,經常性外出考察新產業、新品種,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引導產業發展調整更加科學高效。”
“發展產業需要定標准,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標准就是市場需求狀況。”從事農產品電商銷售的王石兵告訴我們。王石兵以前在天津市從事糕點制作,2014年返鄉開始創業,創辦了新農之邦農產品銷售公司。他們通過對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的及時反饋,實現了農業產業發展調整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應種盡種,人力留在農村
在漢源農村的田間地頭,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是路邊的一些邊角地都種滿果樹,看不到撂荒的現象。“漢源縣一直以來強調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用新型經營主體組織農民、用效益對比激勵農民、用美麗新村留住農民,不斷增強農村、土地對農民的吸引力,農民被“吸附”在當地,以農為本就近、就地、就業、增收,有效避免了農村無人居住、土地無人耕種的‘空心化’問題。”漢源縣農業局副局長李萬茂介紹說。
隨著農業產業的發展,荒山荒坡都被充分利用起來。富庄鎮富庄社區李勇創辦的紅之源農庄就是在一片亂石嶙峋的荒山上開發出來的。2012年,一直在外從事工程承包的李勇帶著多年在外積累的資金,回鄉承包480畝荒山,創辦了紅之源農庄。李勇告訴我們,“當時回鄉創業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看到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空心化’,想通過在當地創辦實體將年輕人吸引回來,讓他們能在當地就業賺錢﹔二是想通過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帶動農民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截至目前,李勇的紅之源農庄已投入4800余萬元,承包的土地也擴大到1300余畝,年平均務工人員達到200余人,每年都免費給當地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目前全縣人均擁有特色產業兩畝以上,89.4%的農村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近三年全縣共有1.6萬名返鄉農民工實現就近創業、就業。
精耕細作,效益優勢凸顯
“漢源縣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得益於完備的農村基礎設施系統、農民的精耕細作、先進的農耕理念和技術。”漢源縣委農工辦副主任熊偉說。
2013年以來,漢源縣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實施了農村交通、農田水利、農業產業三個“三年大會戰”。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全縣通鄉公路硬化改造,完成了80%通村公路硬化改造,累計整治小型渠2166公裡,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41.3平方公裡。
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農民的自發主動更是重要的推力。“我們在實施梨園鄉的通組公路硬化項目上,縣上補助150萬元后,農民很快自籌資金500余萬元,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李萬茂介紹道。
在梨園鄉的春雲家庭農場,員工們正在用機器給果樹施肥。“我們推行生態免耕技術,利用在果樹下種草保濕增肥﹔採取人工授粉、蜜蜂授粉相結合,提高授粉效率和質量﹔推廣測土施肥技術,根據土壤缺少什麼營養就補什麼,進行配方施肥﹔建立病虫害測報系統,通過預警提前進行病虫害防治……”農場經營者王天兵如數家珍。
“農村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村工作就更好做了。”李玉英最后總結道,“下一步,不光是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更要在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上努力,建設幸福美麗和諧的新農村”。
(作者:雅安市委組織部 張文漢 漢源縣委組織部 陳然)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