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2018年03月30日15:59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18歲,你記憶深刻的是什麼?對今天的城市孩子來說,大概意味著學校舉行的盛大成人禮,或是父母贈與的精美禮物。對我而言,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考上成都的大學,第一次走出重慶,由此開啟迄今長達30年的成渝兩地往返奔波。
30年前,坐著綠皮火車上省城
30年前的首次成都之行,父親陪同。第一次離開家門,又第一次乘坐火車,興奮的我早早地和父親趕到市中心的菜園壩火車站。作為當時重慶唯一的交通樞紐,車站廣場黑壓壓的人群,簡易擁擠的鐵皮候車大棚,陳舊骯臟的綠皮列車以及車廂內飄散的酸臭難聞的味道,是成渝交通帶給我的初次印象。票,自然是硬座,300多公裡的路途,從頭天傍晚到第二天早上8點多,14多個小時。上車后三個人一排,開始有同行人說說話,倒沒覺得什麼,但深夜瞌睡來襲又無處可躺,隻有最裡面位置可以趴在小桌上瞇覺,稍微好受一點,其他人隻有坐著東倒西歪打盹。父親把最裡面的位置讓給了我,自己硬挺著熬了一晚。天明到達成都后,再搭乘校車一路顛簸,抵達學校已接近晌午。不禁感嘆,到底是省城成都,好一段遙遠的旅途!
20年前,夜行列車的辛酸記憶
時間回溯至20年前。此時,成渝客運列車開始夕發朝至,隻需一覺的功夫即可抵達,臥鋪票自然成了“搶手貨”。記憶深刻的是,由於單位與鐵路部門的某種關系,每年寒暑假、逢年過節,找上門希望能幫忙找關系預定臥鋪車票的不少。我清楚地記得,好不容易為同學弟弟買的臥鋪票被他丟后,急得直哭,最后不得已還是臨時買了無座票回重慶,自帶板凳上車。女兒自小每年跟隨我乘坐夜班車回渝,半夜曾好幾次從狹窄的床上掉下來,所幸無傷。當然,經濟條件好的先富者往往會選擇半小時即能抵達的成渝航線,但這並非大眾的主流出行方式。為了體驗坐飛機的感受,我也曾不惜血本花400多元買過一次機票,但之后想著那麼短的飛行時間,頗感心痛。
15年前,隨著兩地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1995年便開行的成渝大巴終於在新世紀到來之際風光起來。那時100余元的票價並不便宜,但隻需四五個小時車程,每天若干班次動態發車,靈活多樣的乘車地點,使老百姓隨走隨買的出行願望得到滿足。而大巴日均客流量達7000人次的巔峰客流,也讓成渝航線被迫停運,老成渝鐵路的乘客亦大幅減少。曾經數次在五桂橋汽車站接待來自重慶的風塵仆仆的老同學,也曾幾次在買不到火車票或臨時有急事時乘坐大巴回渝,但封閉狹小的車內空間和簡陋的車內條件讓容易暈車的我難有好感,四五個小時僵硬的直挺硬座則讓人腰酸背痛,夜行列車仍然是我的首選。
10年前,動車改變生活
改變發生在大約10年前動車時代的來臨。隨著“和諧號”動車組開通,“中國的新干線”成功地將兩地時間壓縮至三個半小時,早發晚歸成為現實。時速只是變化之一,更關鍵的是,動車的流線型時尚外觀和內部舒適乘車環境完全顛覆了中國人關於火車的記憶。我經常回想起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末訪日乘坐新干線的那幅圖景,以及他那句名言,“快,就是感覺快,有催人奮進的意思”。那樣的場景曾深深刺激我,是我懂事以來體會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的最早記憶。2004年日本留學期間,我曾幾次乘坐從東京到京都的新干線,感慨其速度之快捷、設計之人性和服務之良好,驚嘆於日本國民出行的便利、從容、淡定和文明,期待著中國有一天也能這樣。事實上5年之后,不知不覺中,我才豁然發現,其實中國交通已經越來越褪去落后、粗陋的外衣,我們也能像曾經羨慕的發達國家那樣。
在諸多感慨中,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生物鐘,探親、調研、開會和朋友聚會,以前需要提前謀劃的事情,需要耗費幾天時間的事情,現在隻要有想法,都可以利用動車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因為動車的出現,故鄉重慶於我而言,是一個隨時可以到達的港灣。
新時代,成渝交通的無縫接駁
大概5年前,動車逐步被速度更快的高鐵所取代。成渝交通時間從三個半小時進一步縮減至兩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如今,成渝之間高鐵普遍一個半小時車程,動車也不過兩個多小時。今年,隨著沙坪壩車站春運前投入使用,重慶一小時快速抵達成都的夢想已然實現。三百公裡距離近在咫尺,早出晚歸已是平常事。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高鐵不僅迎來自主知識產權時代,也趕上移動互聯網時代,並進入智能化時代。網絡購票開啟,讓每個人無需出門即可完成購票選座,並可網上提出餐飲、租車等系列服務要求。而最近乘車的最大驚喜,則是出現在進站驗票環節,身份証、車票與人臉自動識別智能系統,省時省力又高效。人的精力原本可以產生出更大社會價值,不再被耗費在一些低價值領域,是一個社會對於人的生命和時間的最大尊重。
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今年的我可以很驕傲地宣告,我的成渝往返路已經基本實現無縫接駁:在家門口乘坐地鐵7號線,25分鐘抵達東客站,坐高鐵到達重慶后,不出站直接換乘剛剛開通的軌道10號線再轉軌到3號線,便可直抵家門。大氣、寬敞的車站和方便的智能系統,讓剛放假歸來的孩子頗為驚喜,“沒想到一學期的功夫,成都和重慶交通就變得這麼方便了!比北京還強呢。”
人的發展和需要始終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滿足這種發展需要則是國家治理的終極目標。改革開放因其釋放了人的多方面需求,釋放了市場的活力,進而催生了變革社會的強大內在動力,不僅徹底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方向、一個家庭的命運,更是深刻改變了一個人的生活觀念和工作方式。雖然,我知道還有相當多地方難以與成渝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相比,但每次回家,面對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成渝交通,心裡仍然忍不住要為中國的交通事業特別是高鐵的發展點贊!以技術創新為引領,與時代同命運,不斷滿足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於優質交通出行的需要,正是三十年來成渝交通滄桑巨變背后的深刻邏輯!它不僅開創了成渝交通的新時代,也見証了改革開放以來現代中國的成長軌跡。因此,從更深層次上,我要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點贊,並為新時代中國民眾更美好的生活祝福!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