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集體經濟奮進村——蓬安羊角嘴村,因地制宜探新路

“三社融合”:撂荒坡成“聚財地”

記者 裴佩

2018年01月08日15:36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以前田土上到處都長滿了雜草,地就那麼荒著沒人種,村民收入也少得很,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黨支部書記何繼明指著眼前的這片土地對記者說道,“但現在我不擔心了。雖然村還是那個村,地也還是那塊地,但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

原來,羊角嘴村的村民在2013年發起了一場變革,由村集體領辦,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經過4年的探索實踐,曾經的“荒田”變成了如今的“搶手田”,農田產出的低效益變成了高效益,村集體經濟收入水漲船高。

土地撂荒怎麼辦

整合資源 創新經營模式

過去的羊角嘴村,是一個典型的撂荒村。長期以來,村民們“守土而居”,起早貪黑種植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但也隻能勉強糊口,增收致富對他們來說就是奢望。

迫於生計,村裡的年輕人選擇了外出務工,漸漸地,村裡的土地開始大面積拋荒。“全村耕地有747畝,2013年4月以前,土地撂荒400多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4%。田土多勞動力少,耕種實在無能為力!”何繼明感嘆,“最難那會兒,村裡321個勞動力隻有65個在家”。

這樣一來,“靠天吃飯”的村民收入也不高。村民譚永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傳統的種植方式,原來的1畝水稻收成最高隻能達45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2.4元計算,每畝田一年的毛收入僅1000元左右。除去耕田費,農藥、化肥及薄膜等農資費,“就算加上各種補貼157元,不算人工,每畝淨收入才200元左右。”他比劃著嘆了口氣:“我家原先有6畝地,一年才掙1200元,當時還想多喂幾頭豬,但精力跟不上。”

地荒著不種太可惜,辛苦種一年又沒多大收益,原本賴以生存的土地成了“雞肋”。這樣的窘境困擾著羊角嘴村村民很長一段時間,也成了當時村“兩委”的“心頭梗”。“那陣子群眾意見大。后來,我們在65位留守村民裡選出了30位代表,擠在村委會的小會議室裡,你一句我一句商量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何繼明說。

最后,代表們集體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合作社,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用入股的方式把每家的地集中起來,再進行統一種植,“咱們自家的地咱們自己的合作社種”。2013年6月,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該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成立,首批就吸納了178戶村民的583畝土地入社。截至目前,228戶村民的747畝土地已全部入社。

收入從哪來

村民入股 每年坐等分紅

“當年,我們在合作社的成立協議上按下了手印,其實心裡還是有些擔心和疑慮的。在南充其他地方還沒有像我們村這樣來做的,有點像以前‘小崗村’的村民搞改革一樣!”70歲的譚永文是當年合作社的發起人之一。

自成立合作社以后,種了幾十年庄稼的他,率先帶頭將家裡的6畝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將土地流轉給業主經營,村民隻能拿到固定的土地租金。村集體自建合作社后,村民當‘股東’,不僅有保底租金收入,農田生產銷售盈利后還會有二次分紅。有經營意願的農戶還可以從合作社反包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巨龍鎮黨委書記祝俊鋒介紹說。

譚永文清晰地記得,2014年9月,土地股份合作社共收稻谷9萬余公斤。將近年底的時候,合作社開始了第一次分紅,也是保底分紅。那些日子,第一次嘗到甜頭的村民們都樂得合不攏嘴,喜笑顏開。

“分紅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稻谷作為分紅福利,合作社返還給入股村民的稻谷有3.5萬余公斤,再把剩余的稻谷進行分紅。另一種是折現給不要稻谷的入股村民,保底分紅了9萬余元。剩下的3萬元,合作社又進行第二次分紅,其中,1.2萬元作為合作社運作基金,剩下的1.8萬元全部按股分給入股的村民。”

在家門口輕輕鬆鬆賺錢,如今已然變成了現實。“今年我反包了12畝地,種植水稻和玉米各6畝。拿種水稻來說吧,現在單產量是1150斤/畝,按1.35元/斤算,除去機械收割費等成本,現在的淨收入是6500元。”

“這是羊角嘴村老百姓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從早忙到晚,收入也不高,現在好了,還可以輕鬆干點副業了。”譚永文說,他家裡養豬也由原先的1頭增加到6頭,每年又增加了1.5萬元的收入。記者了解到,2017年,羊角嘴村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比2013年增長了260%。

效益如何提高

農民生產機械化

“去年,縣上農牧業局還專門派農業專家來我們這進行技術指導,我們從中也學到了不少實用技術。”何繼明稱,土地相對集中后,羊角嘴村大膽探索,以村“兩委”干部為領頭人,積極培育種養帶頭人和專業農機人才,促進入股村民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型。

收入增加,效益變好,也得益於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70多歲的李民富說,“現在我隻需每畝付100元機械收割費,合作社就能提供育秧插秧、田間管理、病虫防治、機器收割等一條龍服務。這讓我越來越放心,越來越省心了”。今年,李民富承包了18畝土地,出欄肥豬達12頭。

據他介紹,為防治病虫害,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6支植保防治小隊。“自己打農藥一般要打7~8遍。但合作社隻需打3~4遍就可完全消除病虫害,不僅專業,還降低了農藥污染。”

“如果所有環節都親力親為,不僅成本高,而且負擔重。”2014年初,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更為村民們提高糧食產量添了“一把火”。

推行農業生產機械化,村集體經濟的效益越來越好。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其中機栽秧收入21萬元,收割機收入30萬元。今年,羊角嘴村又“大手筆”花費17萬元添置了一台大型收割機。

據了解,近年來,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還向農牧業局申請農機補貼、種糧大戶等各種補貼,納入集體經濟收入。2016年,農機補貼領取3.7萬元,種糧大戶補貼26.7萬元,讓周邊的村羨慕不已。“我們通過創辦合作社,帶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再把村集體收入又用來添置大型農機入股合作社,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持續增收。”何繼明介紹說。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