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昊男
2017年10月16日04:38 來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日報
|
“什麼樣的面,做出的面條最好吃?”對這個問題,一般人都不會深究。偏偏有這樣一個人,他用幾十年時間將面條的“前世今生”研究了個透,不僅把“廚房”搬進了實驗室,而且還制定出一套評價標准。
這麼做值得嗎?參觀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上圖。本報記者王昊男攝)領銜的實驗室后,記者發現,小小的面團裡,真藏著大乾坤。
色澤、表面狀況、硬度、粘彈性、光滑性、食味……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座不起眼的小樓裡,記者見到了這樣一份“面條感官評價表”。“小麥磨粉、面條的制作,都有嚴格的流程。”何中虎介紹,就連試吃面條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年齡、性別、地域、生活環境都要納入我們的綜合評價。”
在何中虎的帶領下,經過對成千上萬樣品的品嘗、分析、對照、檢驗,實驗團隊最終確定了包括蛋白質、澱粉在內的三項指標。“什麼樣的面,做出的面條最好吃”,有了標准答案。
以面條為切入點,何中虎一鼓作氣確定了饅頭、餃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質選擇指標,逐步形成了一套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目前,該評價體系已被20多家育種單位和面粉公司採用。“小麥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老百姓吃上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的面條和饅頭。”
《 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日報 》( 2017年10月1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