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8日10:27 來源:解放日報
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有一塊佔地約2萬平方米的“黃金場地”,這是同濟專門為一個從事“空間數據質量”研究的團隊提供的航天激光器載荷檢校與障礙探測模擬地面綜合實驗場。
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測繪遙感空間數據,關系著國計民生與國家安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這支年輕的團隊通過空間數據可信度理論方法等手段,使得經過質量控制技術處理的空間數據可信、可靠、可用。
在航天工程領域,對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的要求相當高。這個團隊多年研究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方法和建立的航天激光器地面綜合實驗場,為嫦娥探測器著陸避障激光三維成像系統在極短成像時間條件下,實現量測級探測精度提供了技術支撐,保障了探測器安全著陸所需的精准遙感空間信息。
除了嫦娥工程,在我國測繪衛星、高分衛星等多個航天工程中,如第一顆民用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顫振下高精度測圖等測繪關鍵問題的解決,都有其理論方法的應用。
這個研究團隊的“領頭羊”是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70后”教授、黨的十九大代表童小華。
科學研究一定要結合中國實際
從讀博時起,童小華就把研究方向瞄准“空間數據的精度”這一國際前沿研究領域。20年來,他深耕於這一研究領域,從數據的精度誤差,到數據的不確定性,再到數據的可信度。作為我國該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童小華在相關理論與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與航天測繪遙感相關的高精尖領域,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自力更生。”除了對前沿研究領域鑽研的興趣以外,驅動童小華深耕空間數據質量研究二十載的,還有身為一名中國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童小華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身為中國的知識分子,要有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意識,科學研究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今年年初,他領銜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上海所獲的唯一一等獎。近日,備受關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名單公布。由童小華領銜的同濟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對於如何建好測繪領域內上海這個唯一入選的國家一流學科,童小華和學院已經有了初步計劃。“我們將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測繪學科國際前沿,聚焦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衛星導航定位與位置服務、全球變化與重大災害監測等重點方向,支撐國計民生與國家安全。”
用創新成果與國際同行爭高低
每逢周二下午,童小華團隊都要舉行一次學術例會。30多個在讀碩士生、博士生一起交流報告各自的研究進展、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后續打算。這樣的學術例會雷打不動,即使再忙,童小華也極少缺席。
這只是童小華傾力培養青年人才的一個縮影。在2013年秋季新學期,測繪學院大一新生剛一入學,學院就為他們開設了專業入門課《測繪學概論》。課程主講人名單上,多名院士一一在列。“全國測繪界的兩院院士加起來一共10多人,這門通識課程就請到了其中8位。”童小華促成了這一精品課程的開設。
“大學教授的首要職責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除了積極“移植”國家精品課程,童小華還一直帶頭上講台,堅持為本科生上課。
“我們的院長從不輕易調課”,上過童小華課的測繪學院學生都知道他的這一習慣。為了避免影響正常授課,童小華外出參加學術活動時,經常乘坐首班航班前往,趕最晚一班航班返滬。
在學生們眼中,童小華老師還是一名實干家。“對於基礎研究來說,隻有經年累月的深厚積澱,才有望厚積薄發、結出學術的碩果。”童小華經常教導青年學子要站得高一些,眼光要放得遠一些,發揮自身的研究特長,咬定一個方向不放鬆。
經過這樣高標准的嚴格要求,團隊培養的學生漸漸在學術舞台嶄露頭角。在童小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項目中,第二負責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入選者謝歡,就是他的第一個碩士和博士生。去年,年僅33歲的謝歡被同濟破格晉升為教授。
伴隨著出色的成績,杰出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專家等榮譽和光環接踵而至。今年,童小華又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不過,這位同濟年輕的教授卻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朴素、沉穩、內斂、低調……堅守著一名學者的本色、作風和情懷。
“作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童小華表示將把教育科研一線黨員的心聲帶到大會上,同時把大會的精神帶回來與大家一起共享和學習。
“用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在世界科技舞台上與國際同行爭高低、論伯仲。”對於中國科技的未來,童小華充滿期待。接下來,他也將繼續立足本職、不忘初心,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堅持科技創新探索,繼續服務於我國航天測繪遙感等重大工程。
相關專題 |
· 關注十九大代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