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3日13:40 來源:光明日報
觀眾在兩岸文化科技創意展了解小型機器人。新華社
中外設計師在杭州“From余杭設計概念店”合影。新華社
國企“創客”祝文姬率團隊開創了全球電動汽車無線供電新時代。新華社
銷售人員展示浙江絲綢企業與法國企業共同研發的鳳凰主題絲巾。新華社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文化與科技融合這五年】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近日,“中國聲谷”的規劃方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亮相,聚焦智能語音產業,重點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要釋放文化創意的想象力,又要激發科技創新的支撐力。預計到2020年,“中國聲谷”企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40%。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與科技發展深度融合,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產生“化學反應”,不僅帶來文化領域的新變化,更為社會經濟注入新動能﹔不僅帶來觀念的碰撞和激蕩,更為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案和路徑。
實現文化建設的轉型升級
黑頭紅身的“唱吧話筒”,使 KTV掌心化、隨心化。其外觀設計寓意“每位歌者有了話筒的守護,都可以成為心中的王者”﹔內核技術則採用智能音頻處理芯片和雙重降噪功能,大大提升了音樂品質,更加專業化、便捷化、時尚化地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助力傳統音樂產業和KTV產業的升級。
兼具文化創意“面子”和科技創新“裡子”的,何止一把小小的“唱吧話筒”?近5年來,藝術品檢測、博物館展陳、舞美設計、電影裝備、印刷出版等文化行業也紛紛插上科技的翅膀,借科技創新“蛻變”,實現產業升級。
傳統出版業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實施一批轉型升級項目,技術支持服務、內容資源管理、數據共享、知識服務等平台建設加快,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文化共享工程結合傳統圖書館服務與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網絡覆蓋城鄉,還直達偏遠村鎮,改善了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狀況。
從服務形式的創新到內容建設的創新,從傳播手段的創新到管理機制的創新,科學技術推動文化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放大互聯網文化產業的裂變效應
9月17日,騰訊影業一口氣發布了43部片單,涵蓋了電影、電視劇、網劇等全版權聯動的泛娛樂項目,《上海堡壘》《藏地密碼》《西行紀》等知名IP榜上有名。騰訊影業的“大手筆”來自“不孤立地做影視,要做開放的內容平台”的新理念﹔騰訊影業的“底氣”來自於“不做傳統的影視公司,而要基於泛娛樂文化生態”的戰略布局。
騰訊影業向中國的“迪士尼”邁進,正趕上互聯網平台催生文化企業“巨無霸”的新機遇和好時代,進一步提高了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快速發展,為文化產業發展集聚新動能。
2016被稱為“直播元年”。新的直播剛一亮相,產業邊界就不斷拓展,從娛樂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僅短短一年,直播業產值已突破500億元,超過電影票房,放大了互聯網文化產業的裂變效應。
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一組數據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網絡文學業的“新版圖”。2016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數超過3億,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推出作品1454.8萬種,市場規模達90億元。隨著付費閱讀用戶的培育、對原創作品IP的深度開發和多重利用,未來十年,網絡文學還將處於黃金發展期,將創造出更大的精神和物質價值。
以網絡文學為原點,向電視劇、游戲、動漫等產業鏈延伸,引爆了創意和故事的價值。2016年,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互聯網科技豐富了文化消費的渠道,改變了文化產業的生產方式、擴容了文化市場,讓“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快速有力地傳播。
迎接融合發展的新浪潮
傳統織錦工藝隻能表現20多種顏色,運用數字技術的織錦則可以表現近千種顏色。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絲綢織錦文化創意與工藝創新及示范推廣”,除了工藝技術革新,還力圖搭建一個現代織錦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平台,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內容和視覺設計,豐富產品題材和文化內涵。這項飽含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的技術,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研發了旅游紀念品、織錦唐卡、藝術衍生品、服飾旗袍、家居裝飾用品5個類別的系列產品200余種,初步形成了具備年產織錦工藝品10萬件能力的數字化生產線,使傳統工藝在新時代實現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兩翼齊飛”。
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科技創新優化產品使用功能,文化創意提升產品附加值﹔科技創新滿足器物需求,文化創意則直達內心、打動情感,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科技創新要好,文化創意要美。
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好似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又是跨行業、跨領域產品創新的兩大動力,猶如一體兩翼,跨界騰飛。3D、VR、AR、MR等虛擬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名詞,將改變未來的生產生活,形成想象力經濟,隨著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隻要想得到、做得到,就能構建新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產業交流和升級。
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不可小覷。國務院2016年12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第一次將“數字創意產業”列為要重點培育的5個產值規模達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將在“文化科技融合”這一基本戰略思想的主導下,打造基於數字技術的全產業鏈公共服務系統,通過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數讀這五年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迅猛,2015年實現增加值285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5億元,年均增速為25.9%。2016年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
(記者 張玉玲)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