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原優秀共產黨員
2016年07月01日17:05 來源:甘肅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隴原大地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他們對黨無限忠誠、對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無比熱愛、對事業無私奉獻,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第一線,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他們中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有為祖國核事業奉獻一生的杰出代表張同星、有畢生傾心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敦煌的女兒”樊錦詩、有帶領鄉親們治沙致富的“治沙英雄”石述柱、有扎根基層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時代楷模柴生芳……每個名字的背后,都訴說著生動感人的故事,傳唱著恆久不變的真情,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優良的作風和崇高的精神。他們的事跡激勵著全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繼往開來,不斷創造輝煌業績。
“鐵人”王進喜
王進喜,中國石油工人的代表,共產黨員的優秀楷模。20世紀60年代,成長於玉門油礦的王進喜參加了大慶石油會戰,成為全國聞名的“鐵人”,為工業戰線樹立起一面旗幟。2009年,王進喜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王進喜是甘肅玉門人,少年時期與石油結緣,27歲實現了“鑽工夢”,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並就此踏上了為新中國石油事業奮斗一生的征程。1956年4月,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面對新中國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強烈的責任感,高昂的政治熱情投入到為祖國開採石油的工作之中。1957年9月,他帶領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鑽。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於制服井噴……由於長期積勞成疾,他身患胃癌,病逝時年僅47歲。
王進喜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功勛,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他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甘肅是鐵人的故鄉,是孕育“鐵人精神”的搖籃。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鐵人精神”,與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是推動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
為核事業奉獻終生的杰出代表——張同星
張同星,195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59年調入中核四○四廠第四分廠,先后擔任班長、車間主任、總工程師、副廠長兼總工程師等職務,在國家核工業科研第一線工作20余年。
20世紀60年代初,張同星帶領鑄造組的同志們進行了數百次模擬試驗,創造出“提模澆注”新方法,將一台外國進口的高真空感應爐成功改造成為我國核工業第一台生產核部件的專用爐。1964年,張同星和同事們經過上萬次的試驗,生產出合格核部件,保証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1966年,張同星帶領大家突破工藝難關,完成了試制新型核燃料的任務。1975年,試制成功新型核產品,標志著我國核工業跨上了一個新台階。因積勞成疾,張同星於1983年不幸去世,年僅50歲。
張同星在核部件研制生產中先后取得16項重大的科研、革新成果,有兩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為發展中國核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功臣。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
樊錦詩,享譽中外的考古專家、文化遺產管理保護專家,原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長,被譽為“敦煌的女兒”。1963年7月,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后,樊錦詩千裡迢迢來到了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她潛心於石窟考古研究工作,著書立說,成果頗豐。她為敦煌文物事業殫精竭慮,從壁畫病害防治到崖體加固,從環境監測到風沙治理,在敦煌遺產保護的各個領域,樊錦詩和敦煌研究院的保護工作者一起,不斷探索創新。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敦煌遺產保護翻開了新篇章,走上科學保護之路。為保護燦爛的文化遺產,樊錦詩提出要通過立法保護莫高窟,現《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和《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已公布實施。
樊錦詩先后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等職務,在她的推動下,敦煌研究院與多個國外科研機構展開合作,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理念運用到敦煌遺產保護當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環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數得到提高。敦煌莫高窟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一個全新的“數字敦煌”正向人們走來。
樊錦詩先后榮獲“全國優秀邊陲兒女”銀質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全國“治沙標兵”——石述柱
“治沙英雄”石述柱在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帶領群眾在沙海中營造了一片綠洲,在風沙線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石述柱生長生活的甘肅省民勤縣薛百鄉宋和村,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交匯處,三面土地環沙。20世紀50年代,宋河村面臨的是一幅“沙進人退”、村民紛紛外遷的景象。當時年僅19歲的村團支部書記石述柱迎難而上,組織起一支30多人的青年團員突擊隊,開始了與風沙的第一次較量。1958年,石述柱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這樣一句話:“豁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在半個世紀的治沙生涯中,他先后擔任民兵隊長、宋河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受著外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栽樹治沙,經過幾十年與風沙數不清的較量,硬是從肆虐的風沙中奪回了一塊又一塊的土地,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萬畝林場。綠色的屏障保護著大片的農田,培育出的幾千畝經濟林每年為宋河村帶來近百萬元的經濟利益。1999年,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下來的石述柱,心還留在治沙的事上,每逢群眾去壓沙,他仍舊會跟著大家一起去工地,他說:“我人干不動了,點子還能出幾個。”石述柱曾先后獲得“全國十大防沙治沙標兵個人”“全國勞動模范”“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時代楷模——柴生芳
柴生芳,原中共定西市臨洮縣委副書記、縣長。他夙夜在公、一心為民、忘我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4年8月15日凌晨,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僅45歲。
2002年,留學歸來的柴生芳帶著對黃土地的深深熱愛,加入到建設家鄉的行列當中。2006年,柴生芳主動請纓到有“苦甲天下”之稱的定西工作,一干就是8年。“出門招商、回家下鄉”這是他給自己制定的兩條工作法之一。為了盡快改善當地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路、水、房、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次匯報銜接,柴生芳爭取到總投資9.1億元的“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范試點縣”項目。在臨洮工作期間,他跑遍全縣323個行政村,全面深入了解掌握縣情實際。針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臨洮的現狀,他提出了建立“五個到村到戶”的精准扶貧思路。“開門辦公、馬上就辦”,這是柴生芳為自己制定的第二條工作法。“開門辦公”,群眾來說事情,對他來說是“送上門的社情民意”“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和“送上門的發展點子”。柴生芳生活非常簡朴,“升官發財,莫入此門”,這句話醒目地寫在他工作日志的扉頁上。
柴生芳是新時期模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書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無限忠誠,彰顯了貧困地區黨員干部超常付出、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2014年8月中共甘肅省委追授他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9月,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12月,中組部追授他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