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區        注冊

10年延綿不斷的和諧民族情

2015年09月17日10:0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10年延綿不斷的和諧民族情

  上圖:尤良英(左二)正在紅棗地裡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

  右圖:尤良英近照。資料照片

  “阿恰,你的地種多少年,我就幫你管多少年。”

  “弟弟,不用擔心,離富裕起來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阿恰(維吾爾語意為姐姐),我來看你了,你的腳好些了嗎?”8月31日,當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風塵仆仆趕到尤良英家時,急忙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她受傷的腳。

  一個月前,尤良英打農藥時不小心崴了腳,造成骨折。眼看要到摘棉花時節了,要忙的事情還有很多,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實在放心不下,趁著到喀什送女兒上學的機會,奔赴700多公裡趕來看她。

  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是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裡格村維吾爾族農民,而他口中的“阿恰”尤良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11連的一名普通漢族職工。這一聲“阿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喊了10年﹔這一聲“阿恰”,跨越了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飽含著兩家人、兩個民族的無限情誼。

  “借”出來的一生情緣

  尤良英身高1米56,說起話來卻是快人快語,天生一副熱心腸,是個典型的重慶妹子。1991年,她與丈夫、兒子一起落戶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3團11連,從此扎根在塔裡木河之畔。

  2005年8月26日,家裡216畝棉花到了採摘期,尤良英四處尋找拾花工。見到幾個維吾爾族農民扛著行李上了公交車,她就上了同一輛車。雙方語言不通,她就連說帶比畫,請他們去自家摘棉花:“到我家裡看看吧,來回費用我出,如果覺得我的棉花不好或者人不好,可以回去。”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當時沒有答應,尤良英隻好先回家。

  下午,尤良英接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電話,看了棉花地后,他和同伴共7人答應留下來。尤良英給出的拾花費是每公斤1元錢,比行價貴5分錢﹔還花了280元給他們買了全新的鍋碗、被褥,准備了柴草,安頓他們在兩套房子裡住下來。幾天后,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回皮山縣又拉來一批人,在尤良英家摘棉花的人達到21個,她成為連隊裡第一個用少數民族拾花工的人。

  尤良英發現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很有頭腦,就教他過秤,每天除50元工錢外還給他記50公斤摘棉賬。到了年底,麥麥提圖如普帶著4000多元工錢回家了。

  “這就是我們第一年相識的過程,誰也沒有想到,我們會因為一個電話,保持姐弟關系10年。”尤良英回憶說。

  “老板,我老婆得重病了,做手術急需1萬元,能不能借給我呀?我一定還你!”2006年1月的一天,尤良英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麥麥提圖如普?”尤良英聽出了他的聲音。她遲疑著,這錢借還是不借?畢竟當時家裡的年收入才3萬元,還有年邁的婆婆和一個身患殘疾的孩子,萬一這錢打了水漂怎麼辦?

  “挽救一條生命,幫助一個家庭,還能交一個真心的維吾爾族朋友,這事兒值!”思前想后,尤良英不顧家人反對,匯去1萬元錢,並約定3個月后還錢。

  還款的日子到了,尤良英又一次接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電話:“老板,你能不能來我家一趟?”聽他的口氣,尤良英已經猜到,這1萬元他恐怕還不上了。“坐了一天一夜的車從阿拉爾到皮山,走進麥麥提圖如普的家,我一下呆住了!”尤良英說,低矮的房子是用楊樹枝蓋的,土炕上放著幾床被子,家裡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

  一家人為迎接客人准備了豐盛的食品,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姑娘、小伙子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一片歡樂中,尤良英注意到屋外的情形:麥麥提圖如普3歲的女兒手裡拿著一塊骨頭,鬧著要吃肉,其他兩個孩子吃著土豆,喝著白開水,妻子貝麗柯孜流著淚在哄孩子。尤良英把桌上的烤肉端過去,看孩子們吃得狼吞虎咽,心裡像被針扎了一樣疼。

  晚上,尤良英進一步了解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家的情況,妻子生病欠下3萬多元債務,全家靠低保度日,要養育自己的3個孩子和姐姐去世后留下的4個孩子,還要照顧年過八旬的老母親。為了招待尤良英,他借了半個村子的東西。

  那一刻,尤良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幫助他們一家脫貧致富。她心軟了,說:“錢先不用還了,今年你們還來我家打工吧。”

  “你就是我的親阿恰”

  2006年4月,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如約來到11連。看出他們的顧慮,尤良英和老公袁華明商量,騰出家裡一間房給他們住,並換了全新的炊具,全家一起吃起了清真飯。尤良英家一個多月每天吃拉面,60多歲的婆婆和兩個兒子吃不慣了,尤良英就讓婆婆和兒子去姐姐和弟弟他們那兒住幾天。一個多月后,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安下心來,自己開伙了。

  尤良英琢磨,致富必須要有技術。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語言問題。在連隊干部的幫助下,尤良英找來光碟、手掌書,從指著紅棗,你教我“紅棗”,我教你“其郎”開始學起語言。

  “數字1到100的維吾爾語叫法,我一天一夜就學會了。”尤良英說,但是因為口音問題,她的發音不准,總把姐姐“阿恰”讀錯,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就說“不對,不對”,尤良英說:“再耐心點,再給一分鐘我就學會了!”

  有一天干農活時,尤良英讓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拿一下耙子,沒想到他卻氣得扭頭走了。尤良英很奇怪,追了上去。“你不是看不上我干的活,讓我回房子裡去嗎?”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說,尤良英一聽樂了,原來他把“耙子”聽成了“房子”。當解釋清楚后,兩個人都意識到加快學習語言的重要性。白天在地裡干活,晚上圍坐著話家常,幾個月的時間,兩人基本能溝通了。

  心是走近了,但真正讓兩家人成為一家人卻是接下來的這件事。

  尤良英發現,隻要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手裡有點錢了,就要到巴扎上花光。為了幫他管住錢,尤良英建議:“你掙的錢我先幫你存著,年底一並給你。”

  轉眼年底到了,尤良英算了一下,除去正常開銷,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在她家一共掙了2.4萬元。“除了借我的1萬元外,麥麥提圖如普給妻子治病還欠了2.8萬元的債。”尤良英心想,索性再借給他4000元,讓他把欠賬還清。當尤良英把2.8萬元交到他手裡時,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一遍一遍地問:“怎麼這麼多?”尤良英笑著說:“欠我的錢你明年來干活再還。”

  聽到這句話,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眼淚流了下來:“謝謝,你就是我的親阿恰!”

  桃李並栽根連根

  “拿著,這是媽媽給你做的最后一雙新布鞋。”9月3日,尤良英不顧傷勢未愈的腳,再次來到皮山縣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家,從包裡拿出了一雙嶄新的手工布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急忙用雙手接了過去,抬腳就要試穿。

  尤良英說的媽媽其實是她的婆婆,也是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漢族媽媽”。她今年78歲了,有一雙靈巧的手,隻要看一眼腳,就能做出一雙合腳的鞋。看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把他們家的活當成自家的活來干,尤良英的丈夫和婆婆打心眼裡接受了他。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開夜市需要人手了,全家上陣幫著稱秤、收錢。而一雙親手做的布鞋更是隻有家人才會有的特殊待遇。

  在尤良英的幫助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種了12畝紅棗、7畝核桃和葡萄、棉花等作物。尤良英手把手地向他傳授棉花、紅棗種植技術,10年間陸續借給他20萬元作為生產資金。每到棗樹修剪、疏密、擴冠、環割等關鍵技術環節,尤良英都要穿過茫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來到皮山縣,親自去他的地裡指導。

  2013年6月,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和朋友合伙在皮山縣郊區辦起了農家樂。開業當天,尤良英也去了。“感恩菜?”看到這個菜名,尤良英很好奇,這是什麼菜?原來為了回報尤良英,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特地把尤良英家常吃的涼拌蒲公英搬上了餐桌,要知道,在維吾爾族的日常生活裡,蒲公英是上不了餐桌的。

  當年哭著要肉吃的小女兒已經長大了,她拉著尤良英的手來到自家后園的小菜園,一大片綠油油、鮮嫩的蒲公英映入眼帘。小姑娘說:“種子是爸爸干活時從你家地邊上採集來的。爸爸在菜單上專門設計了這道菜,就是為了表達我們一家對您的感激。”

  尤良英流著淚吃完這盤菜,一盤看似普通的涼拌蒲公英,卻飽含兩個家庭、兩個民族多年的情誼。

  2014年,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全家收入近15萬元,一家人高興萬分,蓋起了3間新房,還添置了冰箱等電器。

  今年4月,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從集市上買回兩棵桃樹、兩棵李子樹,種在“阿恰”家的菜園裡。尤良英逗他:“樹苗這麼小,什麼時候才能吃果子!”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認真地說:“我在姐姐家干了10年,媽媽也老了,如果有一天我不來這裡干活了,它們可以代我陪著你們。自古桃李不分家,桃樹和李樹互相嫁接都可以成活,而且桃樹李樹長成后,枝連著枝,根連著根,就像漢族和維吾爾族的關系,彼此不分家,都是一家人。”

  “大家跟我去兵團掙錢吧”

  “單手拾棉花太慢了,要兩隻手一起動起來。”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和他的朋友第一年來拾棉花時,尤良英發現他們隻會用一隻手,干一會兒就坐下來休息,效率很低。為了激勵他們多拾棉花,尤良英想出一個辦法,每天陪著大家一起拾棉花,手把手教他們怎麼用兩隻手拾棉花,還把自己拾的棉花放在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袋子裡。這樣,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尤良英又決定,一個人一天拾花超過50公斤,當天獎勵10元錢,大伙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即使發現有兩人把棉花合在一起賺獎金,尤良英也照樣兌現。很快,這些維吾爾族同胞的拾花量就翻了番,成為連裡的“拾花明星”。

  尤良英看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在這群人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便提拔他為管理者。“大家跟我去兵團掙錢吧,隻要努力,就能掙到錢。”回到村裡,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四處鼓勵村民走出去。

  艾比布拉·麥麥提艾力是2010年跟著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到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11連拾棉花的,短短兩個月他就掙了4500元,而之前他們全家的年收入才3000元。“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在村裡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帶動下,每年有六七百人外出打工。”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裡格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麥麥提艾孜·阿皮孜感到很欣慰。

  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拾花工的到來,解決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用工荒的問題。“前幾年棉花機械化採摘程度不高,13團每年秋季拾花工大約有兩萬人,其中來自和田地區的佔到80%。”13團黨委書記、政委湯建軍說。

  這其中,尤良英的作用功不可沒,她在中間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每當務工者和雇主發生糾紛時,尤良英就和麥麥提圖如普一起進行調解、化解矛盾。“交流通暢了,關系就越來越好了。”尤良英說。

  “阿恰帶我走上了致富路”

  “在我們那裡棉花要越高越好,你為什麼把棉花的頭拿掉?”看著尤良英要給棉花打頂,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連忙阻止。尤良英耐心地給他講解棉花種植技術,但他不以為然。尤良英便留了100棵沒打頂的棉花。秋天到了,沒打頂的棉花果然少產,換算成畝大概每畝少產100公斤,這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再也不懷疑了,認真學習棉花種植技術。

  2008年,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在自家的4畝地裡種上了棉花種子,他按照尤良英教的技術認真種植,當年他家的棉花畝產就從過去的100多公斤升至近300公斤。2009年,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開始實行“一紅一白捆綁經營模式”,所謂的紅就是紅棗園和蘋果園,而白就是棉花地。觀念已經開始轉變的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看到這些后就問尤良英:“阿恰,你們這裡的果樹,在我們那裡可以種嗎?”尤良英一聽,想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不能一輩子總給別人打工,於是產生了幫他建林果園的想法。

  2011年,尤良英和丈夫帶著5萬元現金來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的家,准備幫他建林果園。這時麥麥提圖如普卻猶豫了:“您借我這麼多錢,萬一我賠了怎麼辦?”知道了弟弟的心思,尤良英拍著胸脯說:“有我給你做后盾,你就大膽去試吧。”很快,在尤良英的手把手傳授下,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又學會了紅棗種植技術。回憶起當時的畫面,他笑著說:“是阿恰帶我走上了致富路。”

  看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一家生活好起來了,尤良英特別開心。最讓她感動的是,當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了解到尤良英家的土地長期缺乏管理人員時,就主動向尤良英承諾:“阿恰,你的地種多少年,我就幫你管多少年。”

  富幫窮 一起富

  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走上了致富路,他開始琢磨怎樣幫助村民一起富起來。

  “麥麥提圖如普大哥,今年我和你一起種棉花,該打藥打頂的時候跟我說一聲,我全聽你的。”2012年,艾比布拉種了12畝棉花,當年他的棉花畝產達到220公斤,這讓他眉開眼笑。這位28歲的小伙子腼腆地想著:“應該可以娶個媳婦了。”

  阿卜力米提·薩伍爾是村裡的種植大戶。2014年,他了解到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紅棗園的收入后,再也坐不住了。“為什麼我的紅棗產量比你的低?”阿卜力米提向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請教。看過阿卜力米提的紅棗園后,他給尤良英打了一個電話,放下電話,他就得意地說:“阿恰建議你使用滴灌技術。”

  得知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幫助村民的想法后,尤良英用自己的行動全力支持他。目前,尤良英已自費去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裡格村16趟了,如果實在去不了,她就讓麥麥提圖如普打電話或發圖片,對村民的種植進行技術指導。

  2010年3月,尤良英和丈夫袁華明抱著幫助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種植特色林果的想法踏上去往皮山的路。那天下著大雪,車開到一個拐彎處時,打滑沖到路基下,撞到了一塊大石頭上。當尤良英醒來時,看見丈夫頭上的血直往外流,人還處於昏迷狀態。她趕忙掏出手機,然后茫茫戈壁灘沒有信號。

  不知過了多久,一位維吾爾族大叔和一位姑娘騎馬過來,尤良英連說帶比畫請他們幫助。這位大叔叫瓦汗扎爾,看到袁華明頭上流血,立即從馬背上的包裡取了一根草放在嘴裡咀嚼,再把草渣敷在傷口上,從身上撕下一塊布包好。

  第二天,袁華明才醒來,當尤良英拿出2000元錢表示感謝時,瓦汗扎爾拒絕了。幾天后,尤良英收到一條維吾爾語的短信:你們平安到家了嗎?你丈夫的傷好了嗎?簡簡單單的兩句話,讓尤良英淚流滿面。從那一刻起,尤良英更加堅定了要和維吾爾族兄弟資源共享、共奔小康的決心。

  2015年7月,皮山縣發生地震,尤良英再次來到達裡格村。這次她帶來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黨員干部籌集的1.5萬元捐款。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幫著把這筆捐款分發給受災的40多名村民后,內心多了一絲擔憂:“村裡還是很落后,不知道大伙兒什麼時候才能富起來?”尤良英得知后,對他說:“弟弟,不用擔心,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的技術人員近期就會來給大家指導種植技術,離富裕起來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記者 王瑟 焦健 通訊員 杜東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