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中
8月底的南疆戈壁,驕陽似火。遠處,一株株駱駝刺、紅柳樹像一排排哨兵,枝繁葉茂。
記者來到位於喀什的南疆軍區某機步團民族六連採訪時,夜幕已降臨,官兵們仍在進行夜間訓練。在這裡,記者零距離聆聽了官兵們多年來播撒民族團結“火種”的故事。
一支連隊 6個民族
民族六連是一支由維吾爾、哈薩克、回、漢、蒙、柯爾克孜6個民族組成的連隊,盡管各民族官兵的語言和習慣不同,但官兵們始終珍視民族團結,把戰友當兄弟看。
記者參觀完“衛國英雄連”榮譽室,碰到一個叫艾孜買提的維吾爾族戰士。交談中,他流利的普通話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出生在一個多民族家庭,爺爺是哈薩克族,奶奶是維吾爾族,媽媽是漢族,我的女朋友是回族,將來結婚了全家就是‘四族’同堂。”艾孜買提打趣說。
艾孜買提說他從小的願望就是當一名軍人。他家祖孫三代都是軍人。艾孜買提的爺爺在戰場上曾立過一等戰功,爸爸受爺爺影響當了兵並在部隊提了干﹔現在,軍人的接力棒又交到了艾孜買提的手上。“我們家裡最貴重的‘禮物’是爺爺留下的那枚軍功章,我一定要把它傳承好。”他說。
在六連,像艾孜買提這樣的戰士還有不少。去年退伍的戰士依力罕從小在生產建設兵團長大,爺爺、父親都是退伍軍人,依力罕的哥哥也是從六連走出去的兵。艾孜買提和依力罕成為六連的“活教材”,激勵著官兵團結奮進,和諧共處。
到了六連感覺就像到了家
“你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大家都是兄弟!”2008年,寧夏籍回族戰士王雪軍的父親患結核病住院,一直悶在心裡不說。時任指導員的斯迪克江得知后,及時協調他回家探望,全連官兵自發捐款6000余元。臨行前,斯迪克江緊握著王雪軍的手:“大家都是兄弟,有什麼事情盡管講!”
“到了六連感覺就像到了家一樣,大家始終一條心、一種情。”民族六連連長王夢東說。
夜幕降臨,連隊俱樂部裡的官兵正載歌載舞。“歡迎大家來到六連,我是三排代理排長買尼蘇爾,下面我們給大家演奏一首《遠方的客人歡迎你》……”頓時,熱瓦普、都塔爾等民族樂器奏出歡快的旋律。
“買尼蘇爾,維吾爾語意思就是‘不放棄’。”買尼蘇爾挺起胸膛,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后,指著牆上的照片說,“這是去年習近平主席視察連隊的場景,習主席還夸我舞蹈跳得好呢!”說到這兒,這名入伍12年的老兵一臉幸福。
2014年4月27日下午,習近平主席視察新疆時曾來到民族六連,觀看官兵們表演的節目。買尼蘇爾帶領戰友們給習主席表演了民族歌舞《遠方的貴客歡迎你》,唱起了邊疆戰士自己的歌。
說話間,買尼蘇爾一擺手,進來一個1.9米的大個子。“他叫庫熱西,來部隊這幾年變化特別大。過去120公斤,現在變得精干果敢,以前一個漢字不識,現在可以用漢語侃侃而談……”
庫熱西的老家在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烏魯橋鎮阿衣庫村。2013年,庫熱西第一次探親休假回到村裡,他的巨大變化讓鄉親們刮目相看,庫熱西成了當地青年心中的“明星”。他主動向村裡的黨員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講解在部隊的生活、感受和變化。
今年征兵前夕,庫熱西被鄉裡選為征兵“形象大使”。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這兩年,阿衣庫村年年都有優秀青年積極報名參軍入伍。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在部隊,六連的戰士像愛護眼睛一樣珍視民族團結,把連隊建設成了一個團結和諧的英雄集體。退伍返鄉,他們在天山南北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
在連隊圖書室,指導員沙拉木捧著一本《民族六連英雄譜》說,這裡有歷年連隊轉業復員退伍官兵的信息,他們的點滴成長都記錄在冊。
“艾克熱木,維吾爾族,中士,班長,榮立三等功1次,現任兵團農14師皮山農場青年連連長﹔烏加布拉,維吾爾族,中士,班長,現任某特警支隊中隊長……”提起六連官兵轉業復員退伍后的貢獻和發展,沙拉木如數家珍。
“聽黨話跟黨走,堅信念永不變”是六連的連魂,一直懸挂在黨旗下最顯眼的位置。王夢東說:“聽黨指揮、維護團結,已經成為六連官兵的自覺行動,走到哪裡,‘衛國英雄’精神就會傳播到哪裡。”
艾買提江是民族六連原副連長,至今還常回連隊與官兵探討如何在邊疆開展群眾工作,維護民族團結問題。2006年12月,艾買提江轉業安置在駐地縣委組織部,之后先后在基層鄉鎮黨建辦任干事、武裝部部長,現已走上了鄉黨建辦副主任的崗位。每年村裡組織民兵訓練,他都邀請官兵上門指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如今,六連的兵遍及天山南北,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從事教育,有的干上了特警,還有的走上了黨政機關領導崗位。近3年來,六連先后有70余名退伍老兵回到家鄉。無論身在何處,他們都用實際行動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
民族六連所在團先后12次被軍級以上單位表彰為“雙擁共建先進單位”“擁政愛民先進集體”,連隊年年被駐地表彰為“民族團結先進連隊”。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