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區        注冊

徐州新型城鎮化走出精彩“鎮興”路

2015年08月03日08:5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徐州新型城鎮化走出精彩“鎮興”路

5年前,徐州在所轄114個鄉鎮中選取30個鎮創建“中心鎮”,通過分類指導、科學考核等體制機制創新,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如今,這些中心鎮的城鎮化率達40.2%,提高19.6%﹔公共財政收入超億元鎮,從2009年的3個增長到20個。

以市為核心、縣為副中心,30個中心鎮群星閃爍,徐州形成城鎮化新格局,走出一條新型“鎮興”之路。

做出特色 依托資源優勢各展所長

徐州的兩位“黨政主官”曾在蘇南工作過20多年,親歷其先行城鎮化進程。市委書記曹新平認為:“我們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最突出的是避免過程性浪費,探索一條符合徐州實際的城鎮化科學發展之路。”

2010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拿出4750萬元專項經費,對中心鎮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布局,高質量引領創建工作。

規劃編制科學定位各鄉鎮的資源稟賦、文化傳統、功能形態和發展優勢,把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和鎮區功能規劃“多規融合”,出台了《徐州市中心鎮創建達標考核辦法》,將中心鎮分成工業型、綜合型和商貿旅游型分類考核,引導錯位競爭。中心鎮實行申報創建、動態管理,連續兩年未達標的取消中心鎮資格,豐富創建內涵。

5年來,中心鎮創建從過去簡單比速度、比規模,轉而比質量、比效益、比特色。利國鎮依托鐵礦煤港發展鋼鐵產業,僅鋼鐵產值就達千億元﹔龍固鎮形成煤化工、鹽化工、光伏光電三大百億元產業﹔歡口鎮發展蘇魯邊界商貿,吸納周邊1.5萬人集聚創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0億元﹔高流鎮主打“花木之鄉”,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每個鎮都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金字招牌”。

研究中心鎮創建的江蘇師范大學朱舜教授說:“前年,全國提出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而徐州的中心鎮創建謀劃早、起點高,在全省率先提出分類考核、動態管理,與其它地方‘一評定乾坤’的做法不同,具有全國性的實踐意義。”

做強產業 夯實經濟基礎多業並舉

記者近日來到中國淘寶第一村——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恰逢陽寬網絡科技等3家做電子商務的網店開業。“這裡是創業實現夢想的熱土。”重慶籍老板文道真說,8年前他注冊了一家網店賣家具,現在擁有一個家具廠,年獲利近百萬元。隨行的沙集鎮副鎮長劉峰介紹,這幾年沙集鎮把農民上網創業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短時間積聚網店5000多家,輻射周邊鄉村,帶動城鎮建設迅速擴張,去年電商交易額超過26億元,成為全國電商重鎮。

“產業興則城鎮興。產業是城鎮吸納就業、集聚人口、壯大實力的根本和源泉。城鎮缺乏產業支撐,新型城鎮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徐州市委副書記李榮啟說。

徐州觀音機場所在的雙溝鎮集中打造臨空產業園,與中航國際合作創辦艾維飛行學院,培訓直升機、民用飛機駕駛員﹔開設通用飛機4s店,引進通用飛機生產,預測一年將帶來3億元銷售收入。

過去經濟薄弱的碾庄鎮,近年推進五金工具、機械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金虎工具成為邳州首家中國馳名商標,行銷歐美東南亞。為徐工、三一重工、柳工配套生產起重機吊鉤產品,最大承載4600噸,被譽為“亞洲第一鉤”。

“徐州人口上千萬,縣區700萬人的城鎮化水平舉足輕重。以中心鎮建設為突破點,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30個中心鎮與徐州特大城市、5個縣區中等城市實現城鎮聯動,統籌發展,加快振興。”徐州市市長朱民說。

做實項目

完善服務功能承載鄉愁

5年間,這些中心鎮功能日趨完善,越來越成為吸引力強的縣區“衛星城”。“中心鎮建設共建成885個功能性項目,完成投資近300億元,讓農民充分享受到一流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設施。”徐州市委副秘書長、農工辦主任張學勝說。

在這一過程中,破解用地難和籌資難是關鍵所在。徐州市採取政策激勵機制,堅持政府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吸納各類資本投入城鎮建設。同時盤活閑置國有存量建設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

62歲的徐華一家人在溫州打拼20年,老兩口帶著孫女還鄉落戶在碾庄鎮吉祥嘉園居民區。“小區環境好,出門就是學校、醫院,還都是大產權房,能買能賣。農村人有房產權,才是真正的城裡人。”老人帶著滿足的笑容說。

站在大沙河鎮步行街上,可見一排排“青磚灰瓦馬頭牆”的徽派民居,民國元素的酒店、歐洲風情的咖啡吧——過去“風起三尺沙”的荒沙灘如今成為生態宜居的蘇北明珠,這正是徐州美麗鄉村的一道剪影。

徐州中心鎮創建正是從整治農村 “臟亂差”、美化農村環境開始。30個中心鎮起初集中清理積存垃圾、河道清淤2.5萬噸,拆除違章建筑物,5年來堅持道路綠化、鎮區美化亮化,目前綠化覆蓋率達到39%。

曹新平說,“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工造城運動,要以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保護文化資源,把特色文化內涵融入城鎮建設中,城鎮和村落要留得住歷史記憶、記得住美麗鄉愁、傳承古老徐州的人文風情。”(記者 劉 剛通訊員 李曉雷 陸金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