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生豬補貼令8縣畜牧局長落馬,日前,廣東省梅州市生豬補貼腐敗系列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曾幾何時,畜牧局是很多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清水衙門”,而今發生於其中的腐敗卻顛覆著人們的認知。
不必諱言,不止是畜牧局,“清水衙門”水不清,已經成為近年來人們廣為關注的腐敗現象。專家表示,此類現象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對“慣性思維”的檢討,更應是反腐無盲區、權力皆入籠的警醒。
腐敗向“清水衙門”蔓延,是不得不警惕的“大問題”
不知從何時起,社會上開始流行一種說法:一些部門既不掌握實權,也不經手錢財,與腐敗沾不上邊。於是,便有了“清水衙門”一說,專指那些權力小、油水少的部門和單位。
然而,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一種現象越來越明顯:不僅沾錢、沾權的地方容易滋生腐敗,就連以往人們印象中的“清水衙門”也出現了腐敗。其中,很多案件令人拍案驚奇!
先來看看“從動物身上拔毛”的北京動物園原副園長肖紹祥。動物園是飼養許多種動物特別是當地罕見動物,供游人觀賞的公園,可謂權力沒有,油水不多。但肖紹祥卻將腐敗搞得“風生水起”。2014年7月,檢方指控肖紹祥涉嫌貪污1400余萬元、受賄10萬元。此外,肖紹祥還有800余萬元財產無法說明合法來源。2014年12月20日,肖紹祥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再來看看連“3分錢也不放過”的農技站長。與掌握巨額資金和重大審批權的部門相比,農技站可謂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但重慶市永川區農機補貼腐敗案,卻揭露出驚人的腐敗黑幕:一張常用農機具秧盤國家補貼2毛5分,農技推廣站先提1毛8分,站長再拿3分,剩下的4分留給騙取補貼的合謀企業。調查顯示:從2009年開始,永川區農技推廣站原站長周忠友、原副站長凌玲和一名企業老板共謀,僅秧盤一項就虛報銷量188萬余張,騙取專項補貼46.2萬元。
記者梳理發現,不止是動物園、農技站,像扶貧辦、林業局、園林局、畜禽屠宰檢查所等以往人們心中的“清水衙門”,也時常有腐敗丑聞見諸報端。
對此,專家表示,所謂的“清水衙門”不過是公眾對現代政府管理部門的一種誤讀。從本質上講, 無論是“清水衙門”,還是“權重衙門”,隻要是“衙門”,就都掌握一定的權力和資源,而有權力和資源就有濫用和尋租的可能,“清水衙門”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同時,專家一致認為,“清水衙門”腐敗很多直接侵蝕民生紅利,傷害基層群眾,危害不容小覷,應予以足夠重視。
“清水”緣何時常被攪渾,甚至滋生“碩大無朋”的巨貪?
“腐敗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擴張性,不管是熱點領域還是‘冷衙門’,隻要存在權力與金錢交換的可能,就容易滋生腐敗。”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主任李景平教授表示。
畜牧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殘聯都可以說是人們印象中的“冷衙門”,但山東省沂南縣畜牧局原局長徐中專利用職務之便,在畜禽防疫、飼料監管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受賄48.9萬元﹔河南省焦作市愛衛委原副主任王佔甫,利用購買滅鼠藥之機貪污、受賄、挪用公款達30余萬元;湖北省殘聯原會計潘駿,在殘疾人身上打主意,挪用公款達200余萬元……
“權力不分大小,油水不分多少,不受約束和缺少監督才是貪腐的根源。”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巡視制度研究專家組組長鄧聯繁教授表示,再微小的權力,再“清湯寡水”的部門,隻要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到位,便有腐敗的可能,更何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清水衙門”中也有財務、採購、基建等“肥缺”。
“過去一段時間,‘清水衙門’被認為經手的都是小項目、小資金,處在監督的邊緣地帶,有的甚至處在監督盲區和死角。”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教授賀夏蓉表示,這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單位的權力失控 ,導致個別干部肆無忌憚,積少成多,甚至一步步膨脹為“碩大無朋”的巨貪。
專家還表示,“清水衙門”因為缺少“實權”,加之業務性、專業性強,干部流動性較差。而這容易導致人事固化,形成以一把手為首的“小圈子”和利益共同體,不僅架空內部監督,還易導致沆瀣一氣。
安徽省黃山市園林管理局原局長耿曉軍腐敗案就是一個例証。這個“清水衙門”的一把手,在4年間置辦了38套房產。一位熟悉耿曉軍的“圈內人”說,其之所以做出此番“大手筆”,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在黃山市園林局任職時間太長,擔任局長后,單位大小事宜完全由他一人說了算,“對其違紀違法行為,不僅內部心知肚明,其培植的下屬甚至參與其中”。
權力不分大小,反腐不留死角
專家表示,“清水衙門”水不清現象告訴我們,“任何權力不受制約必然導致腐敗”。其治理,必須緊緊扭住“權力”這一核心要素。
“對所有領域和層面的權力,都必須加強監督制約,絕不能以權力大小、油水多少、風險高低進行區別對待。”賀夏蓉表示,反腐絕對不能因為某些單位挂著“清水衙門”的招牌,就對其掉以輕心,而應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視同仁、不留死角地對一切權力進行監督制約。
在她看來,權力監督不留死角和盲區是關鍵,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是根本。對此,應完善相關審批、驗收、審計等監管制度,建立健全問責問效制度和群眾、媒體監督制度,要晒財政補貼的“明細賬”,加大權力運行公開力度,形成時時處處有監督、有問責,給官員戴上“緊箍咒”,架好“高壓線”。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生投入的劇增,一些傳統的‘清水衙門’有了越來越多的油水,這客觀上增加了尋租設租、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的幾率。”鄧聯繁認為,現實情況的變化要求我們更加重視“清水衙門”的反腐敗工作,將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應與時俱進地加強“清水衙門”的防治腐敗工作。
“應系統梳理近年來一些所謂‘清水衙門’增加的權力、資源、資金、資產,檢查是否存在監督缺位和錯位現象,評估已有監督是否存在失靈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監管制度。”鄧聯繁說。
專家認為,“清水衙門”腐敗現象還折射出加強干部交流的必要性,應實施更加科學的輪崗交流制度,避免黨員領導干部在某一職位上長期任職。
他們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正風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系列“清水衙門”腐敗浮出水面,這既反映正風反腐的成績,也表明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隻有繼續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強化正風反腐“不鬆勁”,讓反腐勁風吹進“衙門”的每一個角落,才能真正消除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記者 張磊)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