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宇
圖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
長江路與勝利路的交會點就是聞名世界的“天路”——青藏公路的起始點。 黎曉剛 攝
記者 嘯宇
這是一個創造了世界筑路史的奇跡:11萬藏漢軍民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3000多名英烈為之奉獻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矗立在世界屋脊的豐碑——青藏川藏公路。
60年前,跨越茫茫草原和繁茂原始森林,這一創造筑路歷史奇跡的公路建成通車,在世界屋脊上架起了“金橋”,從此,天塹變通途,遙遠的高原打開了大門。
60年后的今天,輝煌仍在續寫,這一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如雪域高原一雙堅實有力的翅膀,正在托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騰飛的夢想。
今年12月25日,是舉世聞名的青藏川藏公路勝利通車60周年的日子。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就青藏川藏公路通車6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營造繼承和弘揚兩路精神的濃厚氛圍,今日,本報記者將跟隨省交通運輸廳的工作人員重走青藏公路,重溫當年的崢嶸歲月,探尋沿途的滄桑巨變。臨行前,本報將帶著您一同探秘青藏公路的前世今生。
天路的起點就在我們身邊
在我市最繁華的中心廣場北邊,東西向的長江路與南北向的勝利路在此交會,在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匆忙的腳步中,誰也不曾想到,這裡是聞名世界的“天路”——青藏公路的起始點。
“當年在此立有青藏公路紀念碑,但是后來因城市發展需要和市政工程施工要求,紀念碑就被拆除了。”據省交通運輸廳公路交通史志編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生祿介紹。
“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儀式分別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四川省雅安市和青海省西寧市同時舉行。當時在西寧的通車儀式舉辦地,就是現在的中心廣場一帶。青海省各族各界1萬多人參加了通車典禮大會。同時,30輛滿載著大米、面粉、汽油等物資的汽車當天從西寧市出發,開往拉薩。”李生祿說。
看青藏公路60年如何變遷
據悉,青藏公路先后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稱謂的變化:1954年之前,西寧經倒淌河至玉樹州結古段稱青藏公路﹔1954年在搶修格爾木至拉薩、甘肅敦煌至格爾木公路過程中,這兩段均稱為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車,西寧經格爾木至拉薩稱為青藏公路﹔1966年交通部將蘭州經西寧、格爾木至拉薩公路定名為青藏公路﹔1981年11月30日,青藏公路列為北京至拉薩干線公路網中的一段,將西寧至格爾木稱為青藏公路東段,格爾木至拉薩稱為青藏公路南段。
李生祿說:“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是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公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處高寒地帶,氣候惡劣,地質復雜,工程浩大。全線貫通也是分了幾段、多次整修完成的。這條曾經擔負著80%以上的進出藏物資運輸的公路,依然是進出青藏高原最為繁忙的生命線和大通道。”
慕生忠——青藏公路之父
1950年1月,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應當爭取於今年5月中旬開始向西藏進軍”。他指出要“將其改造為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民主的西藏” 。1950年2月,毛澤東發出了“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命令。
1950年4月13日康藏公路(1955年后改稱川藏公路)在四川雅安金雞關破土動工。
1954年5月11日,在距格爾木30公裡處,昆侖山下的艾友裡溝,青藏公路破土動工。
與川藏公路不同的是,青藏公路與一個人息息相關,他是被稱為“青藏公路之父”的青藏鐵路建設工程局首任局長、被人們稱為“筑路將軍”的慕生忠。修筑青藏公路便是由慕生忠首先提起。
1954年1月底,慕生忠提出要在青藏高原修一條公路。
恰巧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彭德懷給了青藏公路一線生機。據慕生忠回憶,彭德懷踱步走到挂在牆上的中國地圖前,抬起手,從敦煌一下劃到西藏南部說:“這裡還是一片空白,從長遠看,非有一條交通大動脈不可嘛!”
兩天以后,周恩來親自批准了青藏公路的修路報告,同意先修格爾木至可可西裡段。當時周恩來指示:青藏公路要修,它如人的手背,平坦易為,而且斬不斷,炸不爛,非常保險。要急修,先粗通,然后再改善。為了戰略上的需要,青藏、康藏兩條公路並修。
格爾木是青藏公路的起點。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帶領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來到格爾木河畔的這片荒原上,開始了艱難的筑路進程。1954年7月30日,公路修到了可可西裡。僅用了79天,筑路大軍就修通了300公裡公路。1954年10月間,筑路隊伍開上了唐古拉山。
7個月修通1200公裡青藏路
1954年12月15日,2000多名筑路英雄,100台大卡車,從格爾木出發,直抵青藏公路終點拉薩,格爾木到拉薩全長1200公裡的公路勝利打通。青藏公路僅用了7個月零4天的時間,就創造了高原上快速筑路的奇跡,在世界公路史上也是罕見的。1954年12月25日,在拉薩,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同時舉行了通車典禮。兩路並駕齊驅,世界屋脊從此走出沒有公路的時代。
6頂帳篷搭建起了格爾木
在1954年春天以前,格爾木還被寫著“噶爾穆”,當時隻不過是地圖上一個名稱而已,並無居民點存在於昆侖山北麓的這片荒灘上。
1991年3月慕生忠憶及這段歷史時說:“當時,格爾木空曠的原野上沒有一頂帳篷、一棵喬木。有的只是枯草和大漠戈壁。向南望去,昆侖山巔白雪皚皚﹔向北看,沙丘一座連一座,恰似一片破敗的墓葬群。有的同志問我,格爾木到底在哪裡?我回答說,格爾木就在你的腳下。我們的帳篷搭在哪裡,哪兒就是格爾木。”
當時他們在茫茫的戈壁灘上扎下了6頂帳篷。為了防御野狼的襲擊,繞著帳篷壘起兩米多高的圍牆,這便是格爾木最初的建筑。6頂帳篷,就成了格爾木市的開端。
11萬筑路大軍開山修路
1950年4月13日川藏公路破土動工,此后的4年多,在雅安至拉薩之間2255公裡的深山峽谷間,形成了一個散發著革命英雄主義的流動工地。11萬藏漢軍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鐵錘、鋼钎、鐵鍬和鎬頭做工具,翻越了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色齊拉等14座大山﹔跨過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等主要江河﹔貫通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橫跨數不清的沼澤區、凍土區、地震區、碎石塌方區、大冰川和原始森林……
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
當年,由中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解放軍、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眾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拼搏,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於1954年建成了總長4360公裡的青藏川藏公路。在“人類生命禁區”的世界屋脊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的歌曲唱遍了全國,也把修建青藏川藏公路的艱難告訴了世人。
一部艱苦卓絕的養路史
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來,國家相繼投資幾十億元,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整改。而在這幾十年的改建、養護中,青藏公路同樣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也不失為是一部有別於艱難建設年代的奮斗不息的歷史。從隻有鏟子、牛或駱駝車和架子車等簡易勞動工具的第一代養護工,到條件不斷改善的第二代、第三代……一代又一代養路工人更是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長年奮戰在高寒缺氧地區,用青春和淚水譜寫著人生的篇章。
促進青西兩地經濟發展
青藏公路1954年通車,1974年公路改擴建,1985年公路全部實現黑色路面,大大提高了道路運輸效率,有力促進了青海、西藏兩地經濟發展。青藏公路是大部分進出西藏物資的重要運輸通道之一,青藏公路的通車,給青海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加強了青海與祖國內地的信息交流、經濟聯系,改變了青海交通、經濟發展的落后面貌﹔沿線道路運輸業已經成為支撐西寧、格爾木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沿線道路運輸業發展帶來了旅游、服務業等當地其他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相關專題 |
· 2014·網絡媒體“兩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