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區        注冊

讓百姓既有錢又有閑

廈門海滄區繪就“百姓富生態美”之畫卷

馬躍華

2014年04月14日09:4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讓百姓既有錢又有閑

  廈門市海滄區一角。資料照片

  來到廈門海滄,耳之所聞、目之所及的事,都關乎生態。“我們已經拿下了福建省造林綠化‘四連冠’,最近正在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生態讓海滄看起來像是一幅畫,這些是海滄人為這幅美麗畫卷所做的“旁白”。

  海滄去年躋身全國百強區第20名,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福建省“八連冠”。數字動人,心情愉悅,海滄人更喜歡用“怡然自得”來形容。這份愉悅,是因為他們從生態裡看到了生活更美好的一面:不光賺錢樂呵,享受高質量的生活也很樂呵,能從生態裡賺錢更樂呵。

  從一片森林到城在林中

  頭頂福建省造林綠化“四連冠”的海滄,最驕傲的是造林綠化已經從山上走到了山下,走到了路邊,走到了百姓家門口。

  在海滄區看來,造林綠化好比“綠色銀行”,種樹就是存錢。造林越多,老百姓享受到的“綠色福利”就越高。於是,“綠色銀行”開在了房前屋后的每個角落。

  在今年海滄區的造林綠化行動中,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區委書記鄭雲峰來到東孚鎮過坂村一戶村民家旁邊的荒地上,與村民一道,拿起工具,清理地上的枯枝雜葉,然后小心翼翼地為新樹苗培土。

  “綠色福利”就是這樣在點滴之中走入百姓心裡。原來只是把綠化帶搞漂亮,可是群眾卻想把它變成公園。從海滄灣公園等大型公園到古榕樹公園等社區小公園,海滄群眾步行15分鐘就能享受到“綠色福利”。

  群策群力下,海滄,從山邊到路邊、從路邊到水邊、從水邊到界邊,一條條綠帶蜿蜒延伸,一片片綠林拔地而起。繁密的喬木、灌木,成片的林海為居民帶來豐富的“氧離子”。海滄已然是城在林中。

  從“靜水一潭”到“清流奔涌”

  “半城湖海半城綠”,從人們對海滄的概括中,不難看出水與海滄的關系。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靜靜的湖水、海水,並沒有從水裡看出“端倪”。當海滄吹起生態的號角時,這水也變得“不平靜”了。

  水本來可以讓景更美,沒想到,景卻因水而變了“味”。湖水流動慢,天氣晴熱的時候,水質富營養化,湖中生長海藻,湖水氣味難聞。找到症結的海滄,在內湖與海之間架了一座“橋”,讓內湖水與海水能夠自然交換。

  從此,水,成為海滄不可或缺的風景。

  水還是海滄靈動的“音符”,從城區到農村,水的“走勢”講究清。如今,對水源地的生態保護,形成林水相依、山水輝映的濱水綠地生態文明體系﹔今年投入8100萬元對27個村庄進行水資源綜合治理,將對62個村庄進行全面治理,實施控源截污、清淤貫通、生態修復、水質提升等工程,建設生態濕地、生態河岸……

  單是一項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就讓海滄群眾合不攏嘴。農村污水排放一直是個難題,海滄通過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池,讓房前屋后的臭水溝“銷聲匿跡”,使污水變成了潺潺清流。

  從“腰纏萬貫”到“信步閑庭”

  去年,海滄區人均GDP、人均工業產值、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指標在福建省排名都是第一。

  口袋“鼓”起來了,心裡還有何關乎自己命運的大事呢?“養生”,是的,這個時髦的詞兒,對海滄人來說,並不陌生。

  從去年到現在,海滄有個環保話題在群眾中越談越熱。那就是公共自行車。海滄區在廈門市率先建成投用了首個公共自行車系統,理由很簡單,提倡綠色出行,培養群眾的環保節能綠色理念。

  配套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綠道規劃總長242公裡,已完成建設87公裡,目前這條綠道正在往“大西山公園”延伸。消息一出,很多海滄人抱以期待,因為那裡就是天然加人工微雕的生態圈。

  “大西山公園”隻待人來揭開“廬山真面目”,其實,它已經成熟了。“大西山公園”並不是一個公園,它是由西山、楊厝、西塘、赤土、劉營等村庄“串聯”起來的。這幾個村庄“代號”分別為美麗西山、流水人家、西塘濕地、赤土家園、流連忘返。

  走進赤土村,一條環形道路將村庄與農田自然隔開,這片肥沃的農田可供市民游客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水果耕種﹔走進楊厝,村民們自發扮靚房前屋后,打響“流水人家”品牌……不管是置身其中還是即將騎行而來,不管是享受生態還是我“造”生態,海滄人欣然而行。(本報記者 馬躍華 本報通訊員 林廣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