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前,河北推進新型城鎮化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機遇。從發展大局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城鎮化開辟了廣闊空間。從發展規律看,我省處於城鎮化中期階段,面臨著加速推進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契機。從發展條件看,新一輪改革全面啟動,激發了城鎮化的內生動力。處於上述重大歷史機遇交匯的時代節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日前正式印發,繪就了河北新型城鎮化路線圖。
《意見》有哪些亮點?記者就此採訪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朱正舉,省社科院經濟教研室主任、教授劉來福,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孟明。專家們一致認為,《意見》最大的亮點,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講話精神,提出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引領,著力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著力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遵循規律,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科學有序,走出一條符合河北實際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本報記者 趙 建
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全省已進城但仍處於“半市民化”狀態的人口大致一千萬左右。如何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真正變成“城裡人”?對此,《意見》堅持以人為本,提出了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
■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
與以往一個明顯的不同是,《意見》設定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到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左右,新增城鎮人口800萬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努力實現10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
[專家解讀] 為何要將城鎮化率指標進行細分?這是基於現實省情作出的戰略規劃。2013年底,我省城鎮化率為48.1%。專家表示,其中,很多是沒有城市戶籍的常住人口,在統計上已被視作城裡人,但無法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大量的“鐘擺式”和“候鳥型”人口流動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壓力。《意見》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就是針對當前人口城鎮化滯后問題作出的重要調整和部署,充分表明今后的城鎮化發展將更加注重質量,必須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按照自願、分類、有序的原則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
《意見》在戶籍改革上提出了方案,按照自願、分類、有序的原則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以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為前置落戶條件,全面放開城區人口100萬以下的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和首都周邊城鎮落戶條件。
[專家解讀] 之所以沒有全面放開所有城市和城鎮的戶籍政策,主要是基於京津冀城市群以京津兩個特大城市為核心的實際,必須統籌考慮布局的科學合理和城鎮規模的適度,在京津周邊不宜再發展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同時,也為了防止“大城市病”。
■提高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技能培訓、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
在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意見》規定,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技能培訓、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
[專家解讀] 戶籍和公共服務“兩手抓”的部署,牽住了破解城鎮化難題的“牛鼻子”。難扎根的城市、回不去的家鄉,是當前不少“城市村民”的普遍感受。專家認為,城鎮化質量的提升,很大程度體現在公共服務上。農村勞動力在城鄉間流動就業是長期現象,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要求同樣強烈、不容忽視。《意見》在考慮降低門檻、促進農業人口轉移的同時,還著力確保轉移以后有基本保障,讓他們真正在城市扎根成長、繁衍生息。
■加快構建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政府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公共成本,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企業依法與農民工訂立勞動合同,為農民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險費,多方引入社會資金分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農民工按照規定承擔相關費用,積極參加各類保險、就業培訓,提高融入城市社會的能力。
[專家解讀] 城鎮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在工作中都面臨不少難題,“錢從哪裡來”就是其中之一。據測算,農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約為13萬元。我省計劃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大體算下來7年共需投入1.3萬億元。這麼大的投入,單靠政府埋單肯定不現實,需要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納入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
《意見》的一項重點任務是,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專家認為,推進河北新型城鎮化,既要從大局出發,納入到京津冀城市群的大格局去考量,又要有問題導向,通過解決突出矛盾活躍城鎮發展全局。
■充分發揮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生態建設的服務作用
《意見》明確,推進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以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為載體,充分發揮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生態建設的服務作用。京津周邊地區城市全面深化與京津對接,優化城市功能定位和布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區域。
[專家解讀] 目前,京津冀城鎮布局和空間結構不合理,京津過於“肥胖”,變成了“合肥”。北京擁有全國1/4的國家重點院校、1/3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大量的央企和跨國企業集團總部,各級各類機構和單位40多萬家。面對巨大的城市承載壓力,北京需要疏解功能,包括產業功能和其他非核心功能。而作為環繞首都的河北,無疑將深受首都功能疏解之益。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河北必須改變與京津落差過大的局面,利用京津向河北疏解功能、轉移產業、輻射要素的巨大機遇,實現周邊崛起,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進一步強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區域中的兩翼輻射帶動功能
《意見》提出,進一步強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區域中的兩翼輻射帶動功能,增強區域中心城市及新興中心城市多點支撐作用。把首都周邊的一批縣(市)建設成規模適度、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的衛星城市。
[專家解讀] 從國內外區域經濟圈發展來看,超大城市周邊都有一批布局合理、層次鮮明、功能互補、規模適度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北的責任是“通過優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建設水平,建設與世界級城市群相適應的次級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衛星城市,一方面提高對本地人口就地城鎮化的吸納能力,一方面逐步形成對京津人口的反磁力”。而通過明確城市功能定位,京津冀大中小城市將實現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新格局,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更為優化。
■到2020年,20-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達到35個左右
按照《意見》,我省將建設一批高標准的中等城市,到2020年,20-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達到35個左右。大力培育特色小城鎮,有條件的縣(市)確定1-2個鎮重點給予支持,著力提高生產要素和人口聚集的能力。
[專家解讀] 目前,我省中等城市數量少,縣城發展水平低,小城鎮發育遲緩。我省縣(市)多,但有近60%的縣城人口不足10萬人,70%的縣一般性財政收入不足5億元。現在我省縣多縣小看起來是劣勢,但如此眾多的縣城發展起來就是優勢,勢必形成強大的經濟助推力。同時,河北應加強制度創新,促“強鎮”變“小城”。這些城市上接大都市圈構筑,下聯新農村建設,無疑將在推進城鎮化中發揮積極作用。
強化城鎮產業就業支撐,推進新型城鎮建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加快城市建設,必須堅持以產興城、以業聚人,真正做到產城互動。同時,還要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意見》一一給出了解決方案。
■著力提升以二三產業為主的結構層次
為強化城鎮產業就業支撐,《意見》提出,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良性互動,著力提升以二三產業為主的結構層次,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淘汰污染企業與落后產能。完善產業布局規劃,以城鎮軸(帶)為依托,以各類園區為載體,構建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形成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結合產業升級開發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就業崗位,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
[專家解讀] 從國內和省內的情況看,城大產小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城市建設擴張得很快,但產業發展沒跟上,唱起了“空城計”。《意見》提出的各項具體舉措,強化了城鎮產業就業的支撐,體現了綠色發展、優化布局等的要求。專家建議,各地區應注意錯位發展,不能同質化,沿海與內地也要注意互動發展,不能封閉化。
■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
在推進新型城鎮建設方面,《意見》提出,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構建中心城市主城區與周邊縣(市)同城化、組團式發展格局。改善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城鎮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海岸線、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
[專家解讀] 在城市的諸多“病灶”中,“攤大餅”式發展和生態環境破壞廣為社會詬病。專家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建設應注意,“攤大餅”式擴張之路不可取,城市越攤越大,最后攤出了難治的城市病。河北要實現綠色崛起,重點是城市的綠色崛起。城市要實現綠色崛起,切不可違背自然,要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讓城市融入自然的夢想變為現實。
■編制以縣(市)域為單元的城鄉總體規劃
在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意見》提出,編制以縣(市)域為單元的城鄉總體規劃,統籌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企業。加強新農村建設,打造一批新民居示范村和農村新型社區。
[專家解讀] 城鄉一體不是城鄉一樣,城市應該有城市的魅力、農村要有農村的韻味。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城鎮和鄉村建設一盤棋,有利於統籌協調縣(市)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縣(市)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新農村建設,則樹立起村庄不同於城市的產業和風貌特色。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