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格局中最具活力的引擎地區。25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4年《京津冀藍皮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藍皮書指出,京津冀地區存在明顯異地城鎮化﹔京津周邊新城成為吸納外來人口的重要載體,但產業支撐作用不明顯。
京津冀異地城鎮化現象明顯
由於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明顯的異地城鎮化現象,主要表現為人口由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中小城市涌向北京和天津兩個超大城市。
據統計,2005年至2010年,河北省向北京輸送的勞動力平均每年在100萬人左右﹔向天津輸送的勞動力平均每年在60萬人左右,且呈逐年增加態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北省來京人口為155.9萬人,佔北京常住外來人口的22.1%;而在天津市的常住外來人口中,來自河北省的人數為75.45萬人,佔天津市常住外來人口的25.2%。
異地城鎮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北省中小城鎮城鎮化發展的水平,進一步加大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同時大量人口涌入京津大城市,給資源環境、市政建設等方面帶來了巨大壓力,使大城市的運行與管理面臨嚴峻挑戰。
北京新城外來人口7年增1倍多
北京新城GDP佔全市GDP比重由2004年的23.48%升到2012年的27.65%﹔天津新城GDP佔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51.25%升到2012年的54.61%,天津新城經濟實力超中心城區。
從新城吸引外來人口來看,2005年至2012年北京的新城外來人口從126.1萬人上升到306.3萬人,增長了143%,年均增長20.4%。說明北京的新城已經成為吸納外來常住人口的重要載體。從2012年開始,北京新城的常住人口增長率超過中心城。天津的新城常住人口規模始終大於中心城區。
新城產業支撐作用不明顯
在承接產業方面,京津新城承接中心城區第二產業效果明顯,第三產業還沒有出現從中心城區向新城轉移的明顯態勢。衛星城、邊緣集團、望京新城、回龍觀等“臥城”功能疏解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忽視產業的轉移。以亦庄為例,雖然目前集中了564家企業,但並沒有把人口吸引到當地就業。居住和工作的不平衡,導致上班時間大量人口從周邊向中心城集中,下班時,人們又從中心城向周邊散去,加重了上下班時段的交通擁堵。
建議
設首都經濟圈發展銀行負責區域開發
藍皮書提出,對京津冀區域內跨省市的生產投資、產業轉移、共建園區、科技成果落地、招商引資異地落地等項目,進行利益分享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探索有效的地區間稅收分享和產值分計。
在稅收方面,京津冀三地政府應按照三地對產業的邊際貢獻系數比例,在省際產業轉移時,實行稅收分享,即橫向分稅制。對於跨省市合作項目帶來的新增增值稅、所得稅等地方留成部分,可按一定比例,在合作地區之間進行分成。為推動區域發展,還可參照國家開發銀行模式,設立首都經濟圈發展銀行,負責京津冀城市群的區域開發。(高玉 劉歡)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