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近千億元,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並在‘十二五’期間拿出GDP的1.5%投入到環境保護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生態環境惡化態勢得到初步遏制。但是,生態補償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寧河縣委書記李樹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他建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李樹起說,以寧河縣七裡海為例,七裡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3處具有古海岸性質的濕地之一,保護區面積350多平方公裡,涉及5個鄉鎮25個行政村,近9萬人。七裡海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物種多樣,有連片的蘆葦6萬畝,有魚類30余種、野生植物153種、鳥類180多種,千年牡蠣灘、貝殼古海堤國內絕無僅有,世界亦屬罕見。七裡海成為天津“南北生態”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也是津京唐三角地帶極其難得的一片綠洲,素有“京津肺葉”之稱。
近年來,寧河縣先后投入20億元,推出了政策、規劃、工程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以及葦海修復、河道清淤、水系連通、植被恢復和鳥類保護等生態治理工程,七裡海被納入了天津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為加強七裡海濕地保護夯實了制度基礎。寧河計劃結合小城鎮建設,實施七裡海周邊“三鎮兩鄉”遷村並點,把全部居民轉移出來,對七裡海核心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在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移民的具體實踐中,生態保護資金不足,生態補償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多元化補償方式尚未形成,制約了七裡海生態修復和保護措施的全面實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因此,結合生態保護的實際,李樹起建議,要把加強生態保護與維護好、實現好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眾的現實與長遠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一是盡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根據不同類型地區的資源、人口、經濟總量等特點,分別制定生態補償標准,對承擔保護任務的地方政府給予財政直補,從根本上解決保護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對核心區實施生態移民,國家在政策、資金、產業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快核心區群眾遷移步伐,最大限度地修復、保護好核心區生態環境,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記者 金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