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白楊中學 譚宗耀
舅舅長年在外打拼,難得回家過一次春節,一定要我帶著去恩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景點去逛一逛,我想了想,覺得女兒城還不錯,就和媽媽一起,帶他走進了女兒城。
寬闊的馬路、高大的行道樹、富麗堂皇的建筑群以恢弘大氣的質感,第一眼就讓人覺得這裡的與眾不同。特別是寬敞的停車場,規范的停車位,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顯現了置業者在汽車出行為主的時代,超前的眼光。而眾多門店頗具民族特色的取名,俏皮、順口、好記,既有吸引游客眼球的商業效果,又有推介民俗文化的作用,比如“一件鐘情”(一見鐘情),諧音的巧用恰到好處,比如“初遇”,真是相親之都的最佳廣告。
真正留住我們腳步的,卻是一排不起眼的土家特色美食店。爐子裡燒餅的濃香、米酒在土碗裡的醇香、年糕在蒸籠裡的清香、豆腐腦在客人們嘴角的余香,在站著等、走著吃、坐著品的人流裡縈繞著,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饞虫,拉住媽媽和舅舅走到一家油香店前,對忙活著的攤主大聲叫:阿姨,來三個油香!
恩施人對油香並不陌生,老城門洞的酥、國泰大廈的脆、建安公司巷道的兼容各家風味,那香,早已融進了恩施人的生活裡,我從上小學起,那醇厚的香味就飄蕩在放學上學的路上。記得舅舅在廣東打電話回家,媽媽問他想不想家裡,他說想得很,最想吃一個恩施的油香了,說起來就流口水。有一次我用自己的零花錢去建安公司那裡買了五個雞蛋油香,准備給舅舅快遞去,結果辦快遞的叔叔說容易變質的食品不可以遞。我心裡好失望。要是舅舅能吃到家鄉的油香,他該多麼高興啊!這裡我要介紹介紹,恩施的油香,可不是北方的油香,那個是面粉炸的﹔恩施的油香,是把米磨成漿,米漿包裹鮮肉、青蔥、辣椒在油鍋裡炸制而成。或許是恩施油香太好吃了,最近百度搜索引擎裡,有了專門的“恩施油香”詞條。不過,我認為恩施油香,叫“油餡”更恰當,不僅有酥脆金黃的外殼,還有溫軟可口的蔬菜餡、肉餡。吃恩施油香,好比聽張明霞阿姨唱土家山民歌,那土家人的裝束氣質先打動了觀眾,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那如銀鈴般的歌聲。
我們伸長脖子在油鍋邊等著。舅舅輕聲細語給我說,宗耀,你看無論多麼好的原材料,要真正成為美食,都要在油鍋裡翻來覆去的炸,沒得那份煎熬,哪裡會有扑鼻的香呢?夢想的實現,必然伴隨著過程的痛苦,付出的艱辛。
舅舅的話,顯然是針對我說的。我自恃天分較高,學習中確實不夠勤奮,以至於成績不算好,我自己不滿意,老師也不滿意,父母親更不滿意。回想起來,就是貪玩、怕吃苦。想起舅舅十多歲就下海闖蕩,建筑工、裝窯工、送貨工什麼沒干過啊,一天隻吃一個饅頭還要頂烈日為生計奔波,沒得那份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奮發圖強的精神、沒有拼搏上進的精神,他的夢想怎麼會實現呢?
油香好了,媽媽給我端來一碗米酒,油香綿長的香味、米酒透心的甜味交織在一起,多像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吃完油香,我們准備返程時,我暗暗記下了這個油香店的名字:尋香來。恩施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讓世界各地的客人們“尋香而來”,而我想到了我爺爺的書房,那滿櫃子的典籍,我什麼時候能自覺地尋書香而去呢?
我的夢想從這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