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禮泉縣 李昌鋒
一天,父親拿著一本書正在看。我6歲的女兒,抱著布娃娃往出跑,父親連忙揮了揮手中的書說:“噯——欣悅,你來給爺說一下,這個字念啥?”
我回頭一瞥,看見父親手中拿著孩子上幼兒園時,學校發的《語言》課本。女兒回答說:“爺!我給你教字,你下回逛集時,把我也帶上。”我看見,父親很鄭重地點點頭。
父親今年七十好幾了,從來沒有上過學。用他的話說,不能識文斷字,就等於是個“睜眼瞎。”
我爺是個讀書人,他對沒上過學的父親,高低瞅不上眼。爺父倆坐一塊兒,說不上三句話,我爺就會吹胡子瞪眼的發脾氣:“我就不愛跟你這個沒念過一天書的人說話。”
我爺說這話時,一臉的不屑。
父親弟兄5個,他排行老二。
我爺當過多年的賬房先生,打得一手好算盤,可他老人家對種庄稼是個地道的外行。我大伯去上學,幾個叔父年齡還小,我爺就一直把父親留在家中,准備讓他打一輩子牛的后半截。
聽村裡的老人回憶說:那時,每天下午的傍晚時分,經常能看見一捆草“忽閃忽閃”順南坡爬上來,不知是誰背的草。走近才看清,瘦弱的父親,背著一捆草“呼哧呼哧”往回趕。
父親也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鬧飢荒那幾年,有一回,我爺跟他出去給人釘鍋,其實也就是想混飽肚子,再捎帶給家裡弄些吃的。一天,兩人背著釘鍋家具走到一個村子裡,父親喊了兩聲:釘鍋來——話間剛落,巷子出來一個老漢,提著一個鍋,鍋上一個火柴棍長短的口子,說漏水,讓幫忙補一下。
父親說他那時剛剛學會釘鍋這門手藝,技術也不是十分精湛。可對於釘鍋,我爺簡直就是個門外漢。
接上活,雙方談好價錢,父親把釘鍋家具擺開,叮當叮當忙活開了,我爺坐在一邊,陪人說話。來釘鍋的老漢見我爺年齡大,心想他老人家肯定手藝好,便請我爺給他做活。我爺聞言,緊張了。連忙說:“小伙子技術好得很,我把本事全都傳授給小伙兒咧。”
沒上過學的父親,早年還當過幾年的生產隊隊長。公社開會,學習文件。領導講話說,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耙地,他就用鉛筆在本子上畫一個耙的樣子﹔領導說,耙完地還要抓緊時間耱一遍,父親就在耙的后邊,緊跟著再畫上一個耱的圖形。
回到村上,父親按他自己畫的“象形文字”,給隊上的社員傳達會議精神,大家也都挺信服。
到我能記事起,我們家已經分開另過了。我大伯、幾個叔父,雖然都在外頭當干部,可家裡的地還照樣種著。村上生產隊散伙的時候,我們幾家分得一頭老黃牛。牛在我們家養著,每天,父親都會提著擔籠去給牛割草。茅草、刺薊,灰灰菜、艾葉等,割回來用鍘刀鍘碎,拌在麥秸裡。把牛喂飽,牛干起活來才更有勁頭。
掰完玉米,要種麥子。碰到天剛下過雨,墒情好,我大媽、四娘會爭先恐后跑來,找父親去給他們種地。父親二話沒說,套好牛就走了。整整一個早上,犁地、耙地、耱完地回來,牛一進圈就“噗嗒”一聲臥在地上,鼻孔裡“呼哧呼哧”直喘粗氣。
上世紀90年代初,村裡有人嘗試栽種果樹,父親也跟著栽了兩畝。一天,父親去地裡干活,路上碰見我爺。爺爺一見面,就沖著父親吼:“肚子剛能吃飽咧,就想吃蘋果。別人種蘋果,你也跟著瞎起哄。我就問你麼,你大字都不識幾個?能務弄好蘋果樹?”
父親沒有言語。從那以后,他從早到晚鑽在蘋果園裡辛勤勞作,埋肥料、拉樹、剪枝,還不時跑到縣城農技站去咨詢。
蘋果樹長到第六年秋天,家裡破天荒頭一回賣蘋果。客商把大汽車開到田間地頭,父親叫來左鄰右舍幫忙,爺爺拿著算盤記賬。那天,我們家地頭人聲鼎沸,像過會一樣熱鬧。那一年“秦冠”蘋果每公斤1元,二畝地總共收入了3000多元。爺爺高興地說:“這蘋果蛋蛋還真能賣錢哩!”
如今國泰民安,農民都一門心思的奔小康了。電腦成了農民致富的新“幫手,”一有空閑,大伙兒都開始“充電”學習。七十好幾的老父親也從角落找了幾本孩子的用過的舊課本,默默看了起來。娃一放學回家,父親就會急切地說:“欣悅,快來給爺說,這個字念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