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氣溫零下23℃,飄雪。走進綏芬河市公路口岸改造現場,橘黃色的挖掘機發出轟鳴的響聲,拉土車往來穿梭,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隨著近年來中俄戰略協作關系順利發展,綏芬河公路口岸國際客貨運量迅猛增長,口岸基礎設施日漸陳舊、老化,已不能滿足口岸發展和國際大通道的建設需要。另外,俄羅斯聯邦政府在2012年投入14.5億盧布,在綏芬河對應的俄方邊界線附近籌建新的公路口岸。為與俄方口岸改造后通關能力相匹配,綏芬河市2012年投資4.6億元,對公路口岸進行整體改造,口岸設計年通關600萬人次、車輛55萬輛次、貨物550萬噸。工程2012年8月1日開始動工建設。
新國門為中式設計,在彰顯我國大國形象的同時,著重表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元素。規劃設計的新旅檢大樓,除滿足海關、商檢和邊檢等必備的功能需要外,同時設立了免稅店、外幣兌換店、咖啡屋、餐廳等,可滿足中外旅客的多方面需求。
現場施工隊盧經理向記者介紹,“聯檢大廳建設區域過去是沼澤地帶,隻能冬季進行基礎土方挖掘,而去年冬季溫度較低,凍土現象嚴重,給施工帶來了一定影響。”
冬季施工人要取暖,施工車輛也需要取暖。施工方想出了用草帘、鋼筋搭建簡易車庫的辦法,不僅為車提供了保暖,也保証了施工時間。
據介紹,口岸各部門對每項工程制定詳細的落實方案和推進表,細化責任,劃分時段,確定完成的時限,保証按時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目前,公路口岸整體改造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建設,新國門工程已完成42個人工挖孔樁、灌樁等工作。聯檢廳工程自2012年12月1日起開挖土方,現在每天投入挖掘機、鏟車、大型翻斗車等100余輛次,40名工人換崗24小時不間斷作業,外運土達2000立方米。(東美玉 記者 杜懷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