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5:27 来源:光明日报
阴山下,土默川,海海漫漫米粮川。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蒙古族聚居村——王毕克齐村。全村70户人家,68户蒙古族,两户汉族,但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是蒙汉联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民族团结进步村更是变化显著,人称“四美”村——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
10月11日,记者走进土默川平原上的王毕克齐村,进村的主干道上,“喜迎十九大”的巨型花坛引人注目。一排排新建的白色民居宽敞明亮、水泥路面平整宽阔、绿化树栽种整齐……村里的景象看起来跟城市里的居民小区一样。5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上,一块鲜红的“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标语尤为醒目。
“过去我们村全是土房土路,车一过尘土飞扬。吃的是村里自己打的井水,水质很差。2014年开始基础设施改造,把土危房全换成了砖瓦房,路面全部硬化了,生活用水由自来水公司24小时供应。3年时间,我们村旧貌换新颜,多亏了党给我们农村的好政策。”村党支部书记云明刚提起这些喜上眉梢。
文化广场后面是300平方米的村文化室,记者在文化室墙上见到了一张照片,身穿鲜艳民族舞蹈服的女人们捧着奖状笑开了花。“这是我妻子苏海英,她平时特别喜欢跳舞,现在她是我们村广场舞队的教练,去年我们队在全旗举办的农民广场舞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云明刚告诉记者,“我们建了这个文化大院,设立了村史馆、道德讲堂、书画室、卫生室,不时邀请道德模范、农技带头人来给村民上课,组织读书会。物质生活变好了,精神文明也要搞上去。”
55岁的安荷叶是村广场舞队的领队。安荷叶和丈夫种植玉米,同时经营着一个小超市。这个超市是2015年开的,当时政府要求每村开一个超市,补贴货架,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我家最早是土房,后来改成砖房,前几年又建了新房,政府补贴了我们24000元,现在老房子就当仓库了。”安荷叶和丈夫、儿子都是党员,收获季节虽然很忙,但她仍然特别关注着十九大的召开。“这几年国家发展有成就,农村变化挺大。我们能盖新房、跳广场舞,都是因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们现在就盼着十九大以后再给我们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好政策!”
54岁的董朝慧正开着三轮车风风火火收割高粱。空地上晒着的红色高粱在太阳底下仿佛一团火焰。见到记者,董朝慧热情地拉着记者坐上她的三轮车去她家看看。董朝慧的小院不大,但飘散出来的酒香告诉我们这里并非普通民居。原来,她自己开了个酿酒作坊,用自家种的高粱酿高粱酒。“我丈夫下岗以后,政府安排他到镇里当保洁员,1个月开800多元。我搞多种经营,找师傅学了酿酒技术,自己种自己酿,每年可以产2000斤,而且我的酒送到食药局化验合格。现在我每年酿酒就有4万多元收入。”董朝慧自豪地说。
近年来,王毕克齐村把党建工作作为重点,以党建促进各项工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完成了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标准文化室、卫生室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工程的竣工,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了“四美”村的总体目标。
(记者 高平 本报见习记者 安胜蓝)